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方面,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上述指标含量水平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采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早期预警的临床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参照组,对上述患儿均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验,对比2组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空腹血糖及白细胞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36.59%)明显高于参照组(2.4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验,能够在疾病早期加以准确判断,从而避免疾病恶化,应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IDA)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伴有Hp感染的ID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以单纯的补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予以补铁联合抗Hp治疗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Hb、SF、SI指标水平均上升,TIBC水平均下降(P<0.05),而观察组的Hb、SF、SI高于对照组,TI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Hp感染的IDA患者予以抗Hp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Hb和铁相关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另外32例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将患者手术治疗之后的病理结果与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分期检查,MRI检查准确率93.8%(30/32)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75%(24/32),(为4.2667,P为0.0388)差异显著(P<0.05),N分期检查,MRI检查准确率87.5%(28/32)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62.5%(20/32),(为5.3333,P为0.020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T1~T3分期采用MRI进行检测诊断,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螺旋CT更高。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起来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有23例出现十二指肠损伤,9例出现结肠及系膜损伤,19例出现空回肠及系膜损伤,9例出现多处肠壁及系膜损伤,出现两种以上影像学表现患者38例,仅出现单一影像学表现2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有效、快速、准确的诊断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部位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慢病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5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医院常规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用药临床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及用药的认知情况、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认知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在医院及出院随访时的依从性评价,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91.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药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度,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就诊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冠脉造影诊断,实验组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经两组患者诊断效果比较分析证实,实验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早期肝硬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轻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患者各55例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结果随着病程进展,HAP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VP、TLP水平逐渐降低,HPI和TTP指标则逐渐升高,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AP、HPI、TTP指标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VP、TLP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PVP标准化回归系数为-8.416,是对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影响最大参数。结论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能清楚呈现乙型肝炎、轻重度肝纤维、早期肝硬化等各个阶段的血流灌注特点,对鉴别诊断早期肝硬化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选115例,分别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列为实验组,X线钡餐检查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出血诊断率、出血性胃炎诊断率、肿瘤诊断率均为100%,门脉高压诊断率为96.3%;对照组溃疡出血诊断率为80.39%,门脉高压出血诊断率为74.07%,出血性胃炎78.95%,肿瘤72.22%。实验组溃疡出血、门脉高压出血、出血性胃炎、肿瘤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萎缩程度及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30例,采用胃镜病理检测判断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采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4.1%,不同萎缩程度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有无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影响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旋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62例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通过奥美拉唑进行单纯制酸治疗,实验组选择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标准三联加铋剂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大大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实验组肝功能异常、头晕、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为9.67%(P>0.05)。结论通过奥美拉唑、铋剂、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开展抗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能够促进消化性溃疡病情改善,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2月病理确诊的81例胰腺癌患者超声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资料,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超声检查获得肿瘤分期正确诊断的患者有23例(28.4%),经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获得肿瘤分期正确诊断的患者有63例(77.8%),肿瘤分期诊断方面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低于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P<0.05)。手术可切除评价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临床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发挥着重要作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较高,是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115例临床疑似、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MSCT、CAG检查。结果:冠脉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回旋支近段及右冠近段、远段成像质量优于其远段和侧枝(P=0.000)。MSCT对不同程度病变诊断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00)。MSCT、CAG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量化评分正相关(rs=0.937,P=0.000),评判结果高度一致(K值0.813,P=0.000)。MSCT检测不同程度、不同节段冠脉病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8.8%~99.0%、93.9%~99.7%、83.6%~100%、89.5%~100%;但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分别为57.1%~96.5%、26.7%~92.6%、66.7%~100%、59.2%~100%。结论:MSCT对冠脉常见部位成像质量高,与CAG具有很高的诊断一致性,可作为临床冠心病筛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