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泻儿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取粪便标本150份。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的检验采用胶体金法检验,比较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基本资料有无差异,比较三种病毒的感染率,比较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的分布。结果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6.00%,肠道腺病毒感染率达25.33%,诺如病毒感染率达16.67%,混合感染达2.00%。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6~24个月,达患儿总人数的69.05%,肠道腺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达78.95%,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达80.00%。结论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肠道腺病毒,且病毒感染类型与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关联,而不同的年龄段与病毒病原体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睡眠监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共98例需实施多导睡眠监测患者。常规组不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监测成功率97.96%,监测失败率2.04%,常规组的监测成功率79.59%,失败率为20.41%,两组相比较,差距非常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住环境陌生、睡眠不足、电极脱落等会影响儿童睡眠监测效果,所以,在监测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工作,重视监测过程中异常信号,及时做好补救工作,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也有利于保证监测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均采用核芯针进行穿刺活检,在患者结束化疗后,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状况进行疗效评价,分别应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应用MP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病理评价,记录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结果采用临床体检结果评价结果为治愈患者26例,缓解患者41例,稳定患者19例,病情进展患者14例。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1级患者5例,2级患者16例,3级患者48例,4级患者15例,5级患者16例,其差异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结果的病理评价和临床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差异具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伴有大片粘液湖形成的粘液腺癌和导管内癌可能是导致临床评价较实际状况更低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效果的原因。所以在对乳腺癌新辅助患者化疗后进行评价时,应当采用病理学评价方案,才能对患者的治疗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主观整体评价(sttbjectiveglobalassessment,SGA)对入院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分析其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择新入院老年心脑血管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GA进行营养评价,分析其与传统单项指标的相关性,评估SGA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价值。结果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45%,SGA筛查显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05%。SGA灵敏度为70.27%,特异度为84.93%。SGA和传统营养评价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0.44,一致性较差。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SGA评分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BMI、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与临床结局相关指标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与并发症、住院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SGA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营养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能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结局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与健康宣教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随机抽取我社区内两个小区各200名儿童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儿童及家属进行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宣教,对对照组仅于小区内适当张贴健康教育宣传海报,对比两组儿童一年内疾病发生率及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考察得分。结果观察组儿童一年内疾病发生率为31.50%,低于对照组儿童的一年内疾病发生率46.00%,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宣教后,观察组儿童家长回答得分为(89.6±3.7),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的(62.9±3.5),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宣教,能够降低儿童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并增加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我国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基础,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式,以能够依据其病症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并进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3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和治疗举措进行分析。所有患有严重结核性脑膜炎的儿童都依据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中儿童结核病管理、实验室检查、病人病史、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性的诊断。结果34例患者中有26例病情好转,同时转院到结核病专治医院进行治疗,5例患者弃疗出院,死亡3例。结论ICU颅内感染患儿童要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及时监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以通过T-SPOT.TB试验进行辅助诊断。,脑脊液脑室穿刺减压以及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近年来内毒素的相关研究,就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循环障碍,出凝血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过程作此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祁阳县流动儿童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的认知、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选择对象为2016年祁阳县0-14岁流动儿童数10493人,通过对流动儿童及其监管人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0493名流动儿童的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知晓率基本都低于70%,主要通过接种单位接种预约单、通知单被动给儿童接种疫苗,对免疫接种知识有主观需求为75.29%。结论祁阳县的流动儿童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知识知晓率低,主观需求还较低,政府及医疗机构应加大免疫工作的宣传,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措施对儿童眼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于我所眼保健门诊因屈光异常或视力异常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82例,让所有儿童加强眼保健,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人,对他们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41人,对他们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眼保健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儿童的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儿童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儿童进行随访之后发现,观察组儿童在定期接受眼科复诊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观察组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进行用眼健康教育时,采取强化健康教育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儿童的视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定期接受眼科复诊的依从性均能够得到明显的升高,并且他们更加喜欢进行户外活动,看电视时间明显减少,做眼保健操次数增加和视力异常发生率比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儿童用眼健康教育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儿童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显示正常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两组儿童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对比健康儿童与偏头痛患儿的脑血流速度情况。结果偏头痛患儿在发作期的MCA、ACA、PCA、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频率为从低到高依次为PCA<VA<BA<ACA<MCA;偏头痛患儿在间歇期的ACA、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频率为从低到高依次为MCA<ACA<PCA<BA<VA。结论偏头痛患儿在间歇期与发作期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均异于健康儿童,经经颅多普勒能够准确判断脑血管功能状态,提高偏头痛的诊断准确率,为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近两年来儿内科门急诊儿童流感样病例,了解儿童流感流行特征,为本地区儿童流感防控措施的调整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门急诊就诊的29136例流感样病例(ILI)的病例资料,采集咽拭子应用胶体金快速抗原检测,分析ILI%和阳性率在不同年度月份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结果两年来我院共筛查ILI29136例,ILI%占儿内科门急诊总量的8.03%(29136/362684),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9.19%(8506/29136)。分型以甲型流感居多。每年冬春季从12月至次年3月为流感高发期,2017-2018年度流感活动度明显增强,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出现大的流行高峰。3~岁年龄组在各型流感检测中阳性率均最高,各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地区流感活动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但每年活跃强度、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各年龄组中3-6岁组是流感高发人群,加强儿童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做到早诊早治,避免误诊漏治,是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儿童龋病预防工作过程中应用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对降低龋病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我国儿童龋病预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选择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3-5岁儿童龋病患者共10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包括每次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牙齿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及龋齿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按时刷牙3分钟以上、刷牙正确情况、每日刷牙2次以上笔记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腔知识掌握程度为92%,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实验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次刷牙时间(3.1+1.1)min,对照组每次刷牙时间(3.0+1.1)min,两组患者刷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龋齿预防工作中应用口腔综合报检干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与缓解作用。总结分析儿重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儿童根据儿重哮喘的生理和病例特征,对患儿采取生活照顾、用药监测及指导、心理安慰及鼓励、出院指导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程、治疗效果,患儿家长满意度度等。结论对哮喘病儿童实施优质护理,通过积极的护理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并且对哮喘病预防复发都有辅助作用,有利于哮喘儿童的康复,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急症发作的次数,同时增进了家长对护理的认可度,减少了护患、医患纠纷。实施优质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与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