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长期昏迷鼻饲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长期昏迷患者行PEG并密切随访,对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造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造瘘前(P<0.05)。结论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PEG能够减少因为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内镜 胃造瘘术 昏迷患者
  • 简介:胆道系统显象某些显象剂能被肝多角细胞摄取,并经胆管、胆囊、总胆管排入肠腔,因而可被用作胆道显象。以往常用131I-玫瑰红作黄疸的鉴别诊断,因费时较长,且131腆的应用条件限制,近年来,99mTc标记的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衍生物(IDA)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胆道显象剂。IDA衍生物已有EHIDA、PIPIDA、DISIDA和Mebro-fenin等。由于各种IDA衍生物的分子结

  • 标签: 放射性核素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胆囊炎 胆道显象 显象剂 肝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过调节NK细胞分泌功能,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Th1细胞FFh2细胞的平衡调节、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IL-18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发现,IL-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疾病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治疗急诊脑外伤的应用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诊脑外伤患者满意率;住院天数、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脑疝、脑水肿等急诊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脑外伤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护理服务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功能独立评分FIM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疝、脑水肿等急诊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急诊脑外伤护理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症状,提高功能独立性,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急诊脑外伤 应用作用
  • 简介:背景:血清ESM-1和HSP60水平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见报道,但两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血清ESM-1和HSP60对CRC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的CRC住院患者124例、健康体检者48例。以ELISA法测定ESM-1和HSP60含量,评估两者诊断CRC的价值,并探讨联合ESM-1与HSP60对CRC的诊断效能。结果:CRC组血清ESM-1和HSP60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RC组血清ESM-1和HSP60含量与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无关(P>0.05)。ESM-1、HSP60诊断CR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912,敏感性分别为93.55%、83.87%,特异性为72.92%、81.25%。ESM-1与HSP60并联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96%、59.25%,串联实验分别为78.46%、94.92%,两组AUC相比无明显差异(0.892对0.904,P>0.05)。结论:ESM-1和HSP60诊断CRC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者并联可作为CRC的早期筛查方案,串联实验适用于CRC的辅助诊断。

  • 标签: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热休克蛋白质60 结直肠肿瘤 ROC曲线 诊断
  • 简介:评价^99mTc-hIgG象法炎症性肠病定位、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的炎症性肠病病人在正规治疗前、41例经治疗症状得“控制和16例随访过程症状复发者分别作^99mTc-hIgG核素显象检查。结果:①54例炎症性肠病病人中,50例出现阳性改变,其中2例假阳性,2例因发现新的放射性异常浓集修正丁诊断,4例假阴性,总灵敏度925%,特异性902%,准确率为88.9%;②41例临床缓解病人中,同位素显象出现相应减轻者38例,总符合率92.6%:④16例症状复发者核素有异常浓集者15例,与临床的符台率为91.6%。结论: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99mTc-hIg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辅助性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方面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随访 ^99MTC 临床应用 复发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的病程特点,其疾病活动性的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物被发现。本文就近年已认可的和正在初步研究的IBD粪便标记物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粪便 生物学标记 疾病活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髙渗盐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补充液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5%氧化钠溶液(4mL/kg)。比较两组腹围缩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平均治愈时间、CPK变化,胃管停留时间,胃管重置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腹围缩小(18.1±3.2)cm,较观察组的(5.1±3.7)cm更明显(P<0.05);排气排便恢复时间(3.9±2.6)d和平均治愈时间(12.5±7.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CPK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管停留时间(4.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3.0)d(P<0.05);治疗组胃管重置率为9.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髙渗盐水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治疗中有明显作用。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高渗盐水 结直肠癌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血清胃蛋白酶原(PG)是评价胃黏膜功能的有效指标,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胃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亦成为研究热点。血清PG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廉价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血清PG检测胃癌预警和胃黏膜功能评价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抑酸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学优化指标PLT/ALB、CRP/ALB判断经治疗已达到临床缓解期的克罗恩病患者是否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确诊克罗恩病且经治疗已达到临床愈合(CDAI〈150分)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镜SES-CD评分是否小于2分,分为黏膜愈合组与非黏膜愈合组。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资料及SES-CD评分,通过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黏膜愈合判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黏膜愈合组患者相比,黏膜愈合组ALB较高,PLT、PLT/ALB、CRP和CRP/ALB较低。其中ALB、CRP、CRP/ALB和PLT/ALB治疗前后均与SES-C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黏膜愈合的效能方面,各指标诊断黏膜愈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如下:ALB(敏感度84.4%,特异度55.8%)、CRP(敏感度81.4%,特异度68.7%)、PLT(敏感度76.7%,特异度56.2%)。当血清学指标优化后使用时,正确指数高于相应的单个血清学指标,其中CRP/ALB诊断正确指数最高,当CRP/ALB〈0.147时诊断黏膜愈合的敏感度79.1%,特异度71.9%。结论血清学指标ALB、CRP、PLT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克罗恩病患者是否处于黏膜愈合状态,但血清学优化指标CRP/ALB的诊断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克罗恩病 黏膜愈合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分析胃功能四项(PGⅠ、PGⅡ、PGR、HP)胃癌初筛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查且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Ⅱ水平无差别(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功能四项联合指标监测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初筛,尤其适用于不宜做胃镜或不愿意做胃镜筛查。

  • 标签: 胃癌初筛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 简介:胃癌是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胃癌治疗采用以系统性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5%。近年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用治疗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本文就PD-1/PD-L1免疫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免疫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外麻醉子宫全切术的应用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麻醉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平面 骶神经阻滞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组织Fas、FasL及FAP-1和组织淋巴细胞的Fas、FasL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as、FasL多克隆抗体及FAP-1单克隆抗体对15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其组织Fas、FasL及FAP-1和淋巴细胞的Fas、FasL的蛋白表达,并以相应的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肝母细胞瘤组织Fas表达(78%)高于正常肝组织(5%),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呈胞浆型表达。正常肝组织FasL表达阴性,而肝母细胞瘤FasL表达73%,两者表达率差异明显;15例肝母细胞瘤FAP-1阳性表达13例。同时发现瘤周淋巴细胞Fas、Fas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8%,而在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正常肝组织同时表达Fas/FasL,维持其自身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肝母细胞瘤组织Fas、FasL表达上调以及FAP-1阳性表达可诱导表达Fas的淋巴细胞凋亡以实现免疫逃逸。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FAS/FASL FAP-1 蛋白表达 免疫逃逸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来研究发现FD患者胃肠道黏膜存在低度炎症,其中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活动异常可能促进炎症形成,并且可能与FD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胃肠道黏膜低度炎症F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消化不良 炎症 肠道黏膜屏障 精神心理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背景:早期诊断肝硬化并予早期干预可阻止病情进展,避免或延缓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筛选血清学无创标记物是肝硬化临床诊断和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评价血清miR-192和miR-29a肝硬化无创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real-timePCR筛选验证发现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s——miR-192和miR-29a,以real-timePCR检测两者120例肝硬化患者和7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的表达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的数学模型,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血清miR-19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iR-29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由两者联合检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风险评分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对0.887和0.933],且优于临床常用肝硬化血清学无创诊断指标APRI、FIB-4和ARR(AUC:0.796、0.793和0.571)。血清miR-192、miR-29a表达水平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92、miR-29a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无创诊断和评估新的血清分子标记物。

  • 标签: 血清 生物学标记 肝硬化 无创诊断 miR-192 miR-29a
  • 简介: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支气管灌洗液培养重型肝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灌洗液培养作病原学诊断,B组46例行痰培养作病原学诊断。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A组42例患者中有1例不能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致采样失败。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B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为主。两种不同采样方法检测病原菌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8)。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治疗疗效,A组治疗显效和有效率为64.3%,B组显效和有效率仅为34.8%,两组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21)。A组42例患者中有24例(57.1%)死亡;B组46例患者36例(78.3%)死亡,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灌洗液培养致病菌适用于重型肝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准确率高,有助于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重型肝炎 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细菌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肠鸣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患者肛门排气,多于对照组的16例(P<0.05);两组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肠动力,但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入院时,两组APAHC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HCEⅡ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7%(P〈0.05),病死率为4.7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