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病状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12月间收治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中出现术后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发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干预对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其中11例出现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为13.41%,经过临床护理,11例病人均于手术后48~72小时恢复正常转到普通病房。结论由于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病人神志模糊,思维紊乱,行为失控,兴奋,烦躁不安,常因自行拔除导管或引流管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简介:作者简介杨兴锋(1969.5-),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能开展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手足部皮瓣修复及复杂手足外伤治疗等各种较高难度手术,学科带头人及科室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事骨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工作20余年。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整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1月,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外伤病人339例,修复术后对255例患者进行了整形治疗。结果339例的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其中255例皮瓣修复术后进行了整形,约占75.22%,整形术后皮瓣成活率为100%;84例皮瓣术后未进行整形,约占24.78%。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6~12个月之间为常规整形时间,整形术后随访6~8个月,皮瓣伤口全部Ⅰ/甲愈合。皮瓣整形术后的愈合时间约为2~3周,平均约为2.5周。结论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整形术后效果理想,患者和家属满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