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它既是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应成分,又是免疫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负面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生长繁殖、为侵袭转移提供条件的作用。这与细胞因子的浓度,癌细胞的恶性程度,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细胞因子 乳腺癌 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因盆腔器官脱垂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60例为脱垂组,同期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子宫全切术且既往无盆腔器官脱垂或手术史的患者35例为非脱垂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MP-1mRNA及TIMP-1mRNA在两组阴道前壁中表达。结果脱垂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MMP-1mRNA表达量(0.03±0.01)显著高于非脱垂组(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脱垂组TIMP-1mRNA表达量(0.54±0.07)高于脱垂组(0.4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前壁MMP-1mRNA表达增加与MMP-1/TIMP-1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实时定量PCR
  • 简介:雌激素是一种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甾体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机体多种生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功能失常能够引发乳腺、子宫、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效应通过的两种经典雌激素受体α和β传导(estrogenreceptorαandβ),核受体命名委员会(nuclearreceptorsnomenclaturecommittee,NRNC)1999年命名为NR3A1和NR3A2,这两种受体均是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moeptorsuperfamily,NRs)的成员。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相关受体 信号途径 孤儿受体 receptor 细胞有丝分裂
  • 简介:目的研究转染beclin-1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BT-549在正常及低氧环境下的增殖抑制情况,促自噬和促凋亡作用,以及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真核载体pDS-RED-C1-beclin-1转染进入BT-549细胞作为实验组,空白组细胞和转染pDS-RED-C1空质粒的细胞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用RT-PCR检测转染后beclin-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蛋白表达。在正常及低氧环境下分别培养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细胞增殖率,吖啶橙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通过细胞划痕试验研究转染beclin-1基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及MTT所测增殖率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自噬和凋亡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beclin-1基因被成功转染进细胞;转染后目的基因组beclin-1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72h最明显。MTT测定结果:正常与低氧环境下实验组48h和72h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48hP1=0.002,P2=0.000;72hP1=0.006,P2=0.001;P1和P2分别为正常与低氧环境下统计结果),beclin-1与低氧刺激有明显交互作用(P=0.016),即二者能增强彼此对细胞增殖率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镜下观察正常和低氧环境下实验组自噬发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1=0.004,P2=0.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和低氧环境下实验组凋亡发生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1=0.045,P2=0.008)。体外划痕试验发现转染beclin-1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结论在正常和低氧环境下,转染beclin-1基因可抑制TNBC细胞BT-549增殖,促进细胞发生自噬及凋亡,并且降低其迁移能力。

  • 标签: beclin-1基因 乳腺肿瘤 自噬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28岁,孕3产2,因“剖宫产术后32天,间断阴道流血32天”,于2009年3月4日收入院。患者于32天前(2009年1月31日)在外院因“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术,手术过程具体不详,术中出血不多,术后阴道流血不多,无组织物排出,未哺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6天母婴平安出院。

  • 标签: 剖宫产后晚期出血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后 2009年 二次剖宫产术 阴道流血
  • 简介:元氏1号是从河北省太行山婆枣产区选育出的优良枣树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柱形,单果质量13.7g,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7%、可滴定酸含量0.64%,酸甜适口,抗缩果病,裂果病轻,鲜干兼用,丰产稳产,果实成熟期10月中旬。

  • 标签: 元氏1号 育种 抗缩果病 抗裂果病
  • 简介:1型糖尿病包括自身免疫性(1A)和特发性(1B)两种类型。暴发性1型糖尿病就属于1B型,其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出现严重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这类患者占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引起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15%~20%.这种疾病和HLAⅡ类抗原和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发病迅速,虽然患者的血糖很高,但是HBAIC水平几乎正常。所以遇到超高血糖而HBAIC接近正常的酮症中毒的患者,我们应该考虑暴发性1型糖尿病,因其发展迅速,抢救更需及时。

  • 标签: 暴发性 1型糖尿病 特点 诊治
  • 简介:脐带打结分真结与假结。脐带真结临床较少见,单胎妊娠中脐带真结的发生率约为1%,分娩的新生儿中脐带真结发生率为0.04%-3%,其中会引起不良并发症的病例约11%。1临床资料1.1临床基本资料孕妇27岁,G4P1,孕34^+6周时因胎动消失2天来院就诊。

  • 标签: 脐带真结 脐带打结 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 单胎妊娠 不良并发症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32岁,孕3产1,因停经48d,突感下腹痛2+h于2002年11月1日13:30急诊入院.患者平时月经正常,4~5/30d,经量中等,无腹痛及血块.停经后40d有轻微恶心、呕吐等反应,于2002年11月1日12:00突感右下腹痛,刺痛样,伴肛门坠胀感,无阴道流血,遂急诊入院.既往1994年行"剖宫产"术.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宫内早孕 右下腹痛 急诊入院 肛门坠胀感 病例摘要
  • 简介:目的:对1例无脑合并脊柱裂胎儿的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B超检查结果和此类疾病的相关信息进行探究。结果:超声诊断:宫内单胎,胎儿头颅畸形,脊柱骶部不连续(考虑无脑儿合并脊柱裂)。经妇产科查体:宫体腹围较妊娠月份大,触不清胎头,胎位不清,胎心音遥远。收入院引产后诊断为:无脑畸胎合并脊柱骶尾段裂。结论:早期B超检查能够有效地做出观察和诊断,是筛查此类疾病的可靠方案,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情况作出观察和判断,一旦胎儿头部冠状切面、横切面均未见钙化额顶骨则需要考虑无脑儿的可能。

  • 标签: 无脑儿 脊柱裂 超声诊断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未婚,无性生活史。因“阴道脱出物11年,白带增多伴外阴瘙痒3天”就诊妇科门诊。患者12岁时担重物后发现阴道有异物脱出,圆形,直径约1.0cm,质软,无疼痛,休息后还纳回阴道。之后在长久站立,用力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异物经常脱出,休息后仍可还纳,一直未就诊。

  • 标签: 宫颈延长 先天性 超声
  • 简介:聋哑人因为生活圈子和语言沟通的问题,常会选择和聋哑人婚配。本例为一对听力障碍的患者拟婚配,担心后代亦为听力障碍患者,前来进行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1资料与方法1.1病史资料患者,女,年龄25岁。患者自述其幼年听力正常,5岁时因发热致耳聋。后植入人工耳蜗治疗。现听力可,可以进行一般的语言交流,但口齿欠清楚,智力正常。患者男友,24岁,自幼听力障碍合并语言障碍,但可以书面交流,智力正常。双方父母均听力正常,亦均否认耳聋家族史。

  • 标签: 听力障碍 遗传咨询 婚前检查 患者 听力正常 语言沟通
  • 简介: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receptor2,CB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T细胞亚群,包括FOXP3+T、CD4+T、CD8+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保存的人体手术切除标本90例,纳入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为对照A组、30例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Ⅱ~Ⅲ级组织为对照B组、3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CB2在各组中表达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观察组组织内浸润FOXP3+、CD4+T、CD8+T细胞数目。结果CB2蛋白及mRNA在3组中均有表达,且在观察组中表达最高、对照B组中次之、对照A组中表达量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组织内浸润的CD8+T呈负相关(P〈0.05)。结论CB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内存在高表达现象,且与组织内浸润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大麻素受体2 子宫颈癌 FOXP 3+T细胞 CD 4+T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观察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在体外干细胞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受体(ER)变化及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肿瘤干细胞与内分泌耐药的关系。方法分别于常规培养及干细胞培养条件下(悬浮球培养)培养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子表型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ERa和ERl3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他莫西芬的敏感程度。分别以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细胞培养条件下CD44^+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为(1.60±0.08)%,比常规培养条件下的(0.27±0.08)%显著增加(t=-12.10,P=0.00),而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由(5.59±0.88)%增至(30.63±4.40)%(t=-5.58,P=0.00)。干细胞培养条件培养下ERα和ERβ表达率较常规培养下调,分别由85.27%和90.53%降至69.43%和7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4,P=0.00;χ^2=303.58,P=0.00),且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降低,IC50值由(9.82±0.31)μmol/L升至(16.46±0.50)μmol/L,再次诱导分化后ER并未出现上调,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仍旧降低(F=113.63,P=0.00)。结论与常规培养相比较,体外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可以培养出含高比例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的微球囊,其ER仍为阳性表达,但对他莫昔芬治疗敏感性减低,推测其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原因。

  • 标签: 乳腺肿瘤 干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CD44+CD24-/low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KDR)在单纯增生、腺肌病患者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手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endometrium,TCRE)前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为单纯增生内膜,于刮宫后12~15d行电切手术,取电切内膜标本10例、子宫腺肌病增殖中晚期的患者电切子宫内膜10例为术前实验组;功血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7例为术后实验组;正常对照选取增殖中晚期子宫内膜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组织中MVD、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并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获得VEGF、KDR值.结果单纯增生及腺肌病之子宫内膜其MVD、VEGF及KDR的表达在TCRE术前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单纯增生和腺肌病TCRE术后的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增生与腺肌病之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表达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腺肌病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均值比单纯增生高.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为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腺肌症患者术后辅以抗血管药物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 标签: 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腺肌病
  • 简介:总结1例全身多处痛风结节破溃患者的护理。护理中做好心理疏导和关节皮肤的护理,及时对破溃的痛风结节进行清创换药,韵定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做好痛风相关疾病的护理以及相关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患者破溃的痛风结节愈合良好。对于痛风结节破溃的患者,及时清创换药、合理的嘌呤饮食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 标签: 大面积 痛风结节 破溃 护理
  • 简介:脂肪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好发于皮下脂肪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如背、肩、颈以及四肢近端。发生于乳腺部位的较为少见,近年来文献报道不多。本科于2007年3月接诊1例患者,其乳腺脂肪瘤瘤体巨大,且为一侧多发,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脂肪瘤
  • 简介:如今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早已深入人心,提起口腔保健,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含氟牙膏。倒尔是否知道,含氟牙膏还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氟牙症。

  • 标签: 含氟牙膏 副作用 氟牙症 口腔保健
  • 简介:目的:直肠杜氏溃疡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其治疗,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直肠杜氏溃疡出血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常发生于既往无肝病和胃肠病者,以突发或复发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表现,内镜下可见血管裸露,治疗上主要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必要时可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杜氏溃疡诊断上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治疗上首选内镜下治疗。

  • 标签: 杜氏溃疡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女,3天,患儿系G3P1,38周孕,顺产,无产伤窒息史。患儿生后近24小时开始出现黄疸,当初程度轻,仅面部微黄。儿科医生在妇产科查房时测经皮胆红素为8.7mg/dl,查患儿和母亲血型均为O型和Rh阳性。患儿一般情况好,查体无异常。儿科医生不考虑新生儿溶血症,未作特殊处理,继续观察。次日儿科医生查房(患儿近48小时),发现患儿黄疸明显加重,面部躯干四肢均黄染,手足心不黄,患儿一般情况好,查体无异常。测经皮胆红素为18.6mg/dl,立即抽血查血常规和肝功,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症 血型 儿科医生 医生查房 临床资料 RH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