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颞下颌关节是双侧联动关节,是人体内最复杂、最精密的骨关节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有很多因素会导致颞下颌骨关节病的发生,如遗传、精神因素、老龄化、骨密度降低、关节损伤、某些营养因素缺乏等。活性维生素D[1,25-(OH)2D3]是细胞外钙磷平衡的重要调节者,同时对骨骼肌系统也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活性维生素D缺乏对颞下颌关节病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对关节髁突结构、软骨细胞、软骨下骨及关节内炎症因子等方面,本文主要就活性维生素D对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颞下颌关节病 软骨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超声冲洗技术治疗有症状型根尖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有症状型根尖周患牙62例,随机分为超声冲洗实验组和氢氧化钙封药对照组,分别比较术后1周的有效率和术后12个月的治愈率。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冲洗技术在有症状型根尖周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超声冲洗 根尖周炎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逆行性牙髓是牙周途径引起的牙髓病变,临床上既有牙周炎的表现,又有牙髓的症状,治疗棘手,效果欠佳^[1]。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保存患牙的重要性,因此要求医生进行保守治疗而拒绝拔牙。近年来,笔者以探索和提高逆行性牙髓的疗效为目的,对56例逆行性牙髓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完成随访观察,结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综合治疗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评价声波根管器械联合ProTaper锉治疗残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牙体牙髓科门诊就诊的残髓患者78例(共78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采用声波根管器械联合ProTaper锉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roTaper锉进行根管预备。两组患者根管预备完成后均用氢氧化钙封药1周,然后行根管充填。比较两组患者根管预备后24h、根管充填1周后的术后反应及1年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根管预备后24h、根管充填1周后的疼痛反应均较对照组轻;试验组1年后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声波根管器械联合ProTaper锉治疗残髓,可减少预备后的疼痛反应,同时提高根管充填的质量,保证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声波根管器械 ProTaper锉 残髓炎 根管治疗
  • 简介:骨结合种植体可为冠、修复体、义齿基牙和可摘义龄提供可靠的修复支持。近年来种植体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最近报告了一种发生于骨结合种植体根尖周围区的病变,为逆行性种植体周围。本文的系列病例报告对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的发生和治疗进行了描述,这些患病种植体所替代的牙齿都曾有牙髓治疗和根尖手术失败的病史。

  • 标签: 牙髓治疗 根尖手术 失败部位 治疗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垂直向异常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正颌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55例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175例,年龄10-45岁,常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口内全景X线片及颞下颌关节开闭口斜矢状位磁共振,并对关节结构情况进行观察,其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55例正畸就诊患者中,高角患者98例,关节结构异常76例,异常比例77.6%,均角患者132例,关节结构异常81例,异常比例61.4%,低角患者25例,关节结构异常19例,异常比例76%。结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在正畸就诊人群中的比例较高,其中以高角患者患病率最高。

  • 标签: 正畸 颞下颌关节 结构异常
  • 简介:慢性根尖周(CAP)是一类常见的根尖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在根管治疗或再治疗失败、根管解剖严重变异或需通过探查手术明确诊断等情况下,显微根管外科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CAP治疗中根尖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中对C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根尖显微外科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超声技术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3种应急治疗方法对急性牙髓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首诊就诊于泉州市石狮市医院口腔科的急性牙髓(包括慢性牙髓急性发作)患者189例(患牙189颗,均为前磨牙或磨牙),分别采取开髓失活法(A组)、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B组)及牙髓摘除术(C组)进行应急治疗.5~7d后复诊,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3种急性牙髓应急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A组为71.4%(40/56);B组为89.2%(58/65);C组为92.6%(63/68).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治疗后A组有3例发生急性根尖周,B组和C组各有1例.结论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与牙髓摘除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应急治疗 止痛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入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脉冲Nd: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例患者至少有4个以上≥6mm的牙周袋并且分布在2个以上口腔区域内,在接受基础检查和龈上洁治术后,随机分成3组。A组(15例):单纯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15例):SRP+1次激光照射治疗(Nd:YAG激光,输出功率2W,照射时间40s);C组(15例):SRP+2次激光照射治疗(Nd:YAG激光,第1次照射输出功率2W,照射时间40s;第2次照射输出功率1W,照射时间20s)。每组各选择40个位点。统计在基础检查,治疗2、4和12周时各组的PD和AL。结果从第2周时,3组的PD均明显减小。而AL的改善在第4周时可以明显观察到,且C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并一直延续到12周。结论SRP基础上辅助2次不同能量的激光治疗对慢性牙周炎PD和AL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独SRP使用。

  • 标签: ND:YAG激光 牙周袋 附着丧失
  • 简介:目的:对尼美舒利分散片(NimesulideDispersibleTablets,NDT)用于预防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择进行根管治疗术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当日口服NDT0.1g,每日2次,连服5天.同时选择162例未服NDT的老年根管治疗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DT用于预防治疗三聚甲醛糊剂根管充填所致术后疼痛疗效良好.

  • 标签: 尼美舒利分散片 预防措施 老年人 根管治疗 术后疼痛 NDT
  • 简介:乳牙龋病是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之一,当其继续发展时,可能造成牙髓感染。根据其牙髓感染程度不同,采用的牙髓治疗方式也有所差异。本文就乳牙的牙髓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乳牙 活髓保存治疗 牙髓摘除术
  • 简介:亚洲第一届颢下颌关节学术会议于9月19-20日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200余位口腔颞下颌关节领域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颞下颌关节与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绪臣教授和侯任主任委员刘洪臣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学术会议 韩国 亚洲 主任委员 专业委员会
  • 简介:目的: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都较高的、包括下颌骨和颢下颌关节(TMJ)的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咬合、青年尸体头颅为标本,用CT断层和手工断层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下颌骨及TMJ硬、软组织模型,并给髁突赋予实验测得的正交各向异性参数;以光弹实验测得的咬合力向量进行加载,以二维平衡力系计算结合约束的方法进行边界约束。结果:建立了包括下颌骨、髁突、关节盘、关节软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真实再现了同一个体的盘-突关系。结论:本研究可有效地提高下颌骨及TMJ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及力学相似性,为一系列咬合对TMJ应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咬合关系 三维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开闭口位颞下颌关节(TMJ)上腔造影螺旋CT扫描图像的三维断面形态。方法选择5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左侧TMJ上腔行76%泛影葡胺造影,在开闭口位行螺旋CT扫描,分别截取经关节窝顶点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以及关节窝高度中点的横断面图像,并与3具TMJ局部解剖标本进行对照,分析关节上腔形态与下颌运动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闭口位关节上腔造影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分别为"S形"、"半圆弧形"和"圆环形";开口位关节上腔造影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分别为"月牙形"、中间部分扩张的"S形"和"半圆形";关节上腔形态能反映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和颞骨关节面的形态。结论健康TMJ上腔造影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能综合反映关节上腔及其毗邻组织在开闭口位的形态和结构,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正常对照资料,为TMJ的生理运动和临床诊断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目的比较空管药物疗法和根管充填术治疗乳牙牙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乳牙牙髓患儿160例(160颗患牙),随机分为空管药物组(空管药物疗法)和根管充填组(根管充填术),各80颗患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空管药物组治疗成功率为97.5%,略高于根管充填组(9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管药物疗法成功率较高,操作简单,可减少患儿群体复诊次数,是适合儿童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牙牙髓炎 空管药物疗法 根管充填术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的有效性。方法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龈下刮治术 种植体周围炎 甘氨酸龈下喷砂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4日在杭州举办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同时将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口颌面疼痛等学组成立大会。大会将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规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应对策略、临床咬合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征文通知 病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开[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开[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开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开[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开[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性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病有关。

  • 标签: 开[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干扰
  • 简介:目的:研究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变化与颞下颌关节凹改建的相关性.方法:对两组不同垂直高度的无牙颌患者,分别拍摄息止颌位双侧颞下颌关节(TMJ)标准薛氏位片,用硫酸纸描绘双侧关节凹轮廓,在描记图上测量关节凹最高点H到关节凹底边的垂直距离HH'代表关节凹深度;HH'的中点O'与关节凹底边中点O之间的水平距离,代表关节凹中心位置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左侧TMJ,关节凹中心位置在对照组平均为(-1.0±0.5)mm,而在实验组平均为(0.45±0.61)mm;对右侧TMJ,关节凹中心位置在对照组平均为(-1.19±0.63)mm,而在实验组平均为(0.65±0.52)mm.统计学检验显示,不论是左侧还是右侧,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列长期缺失或总义齿人工牙列长期重度磨耗致垂直距离明显降低时,其颞下颌关节凹有向前改建的趋势.

  • 标签: 无牙颌 义齿 全口 垂直距离 颞下颌关节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