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58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SII组(275例)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组(308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结果1初诊时CSII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OHA组(P〈0.05),随访时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CP)值高于OHA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值低于O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时CSII组有18例(6.54%)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即可达长期缓解,而OHA组均需应用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将CSII组按初诊时糖尿病病程进行分组,不同病程组长期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病程(〈6个月)组长期缓解率显著高于中病程(6~12个月)组与长病程(≥12个月)组(P〈0.05)。结论CSII可能通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部分患者长期获益,且初诊时患者病程越短,长期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孕26周,发现血糖升高伴注射胰岛素后出现风团半月"入院。患者于孕24周时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前检查时,查空腹手指血糖达7.1mmol/L,当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示空腹血糖6.7mmol/L,1h血糖11.3mmol/L,2h血糖10.2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后,给予"诺和灵30R早8U,晚6U餐前15min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第2天(d2)腹部注射部位皮肤即出现风团,色红,直径0.5~1cm,伴有瘙痒,风团1~2d后自行消退,更换注射部位至上臂后仍出现风团,考虑"胰岛素过敏"。先后换用优泌乐25/75、诺和锐30、诺和锐、优泌乐及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均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瘙痒性风团,其中诺和灵R反应稍轻,风团颜色浅,直径稍小。既往有"金属、啤酒"过敏史,主要表现为金属拉链接触皮肤后出现红色丘疹,饮啤酒后全身瘙痒性风团,其母亲有糖尿病史。孕前体重指数(BMI)25.6,入院时BMI27.5。体格检查:脉搏86次/min,血压100/6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及双上臂皮肤可见数个直径约1cm风团。入院后查血清总IgE186kU/L;生化常规示:空腹血糖7.97mmol/L,总胆固醇5.88mmol/L,三酰甘油2.30mmol/L。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输液港连接便携式5-Fu泵居家化疗患者中实施移动护理平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02-2023.02接受输液港连接便携式5-Fu泵居家化疗的患者4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院内常规护理、院外移动护理平台,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高。结论 对输液港连接便携式5-Fu泵居家化疗患者开展移动护理平台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调查并评价北京医院老年患者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现状。方法:检索北京医院治疗药物监测系统,查阅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合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老年住院患者(≥65岁),对病例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376例,其中男性3619例(56.8%),女性2757例(43.2%);平均年龄(77.2±6.8)岁。患者分布在33个科室,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科(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占49.5%。氯吡格雷与5种质子泵抑制剂均有联用,合用例数排序为艾司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合理联用的总比例为39.2%。结论:尽管北京医院老年患者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理联用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总合理联用率仍偏低,且各科室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规范。
简介:目的:了解2013—2016年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6年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品种、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6年,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奥美拉唑肠溶片(10mg)的用药频度排序均居首位,且其B/A远〉1,说明其价格低廉,应用较多;注射用兰索拉唑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首位,其B/A远〈1,说明其价格较高。结论:该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较合理,但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需要及成本-效果分析,为患者选择价格适宜的药品,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依照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SCD六腔式阶梯序贯下肢间歇气囊加压装置感应抗血栓泵。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LT降低、APTT和PT时间延长,FI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4%(3/75),对照组15%(1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优。结论抗血栓泵可增大血流,降低了血液瘀滞,增加纤溶活性,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能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选自我院2021.03-2023.03收治者,共有62例,均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参照抛硬币法分组,31例予以传统护理者归入传统组,31例予以优质护理者归入研究组。比较不同护理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水平、用药依从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血糖控制水平、用药依从性,前一项护理前组间的血糖控制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传统组(P<0.05);后一项护理后研究组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运用到行胰岛素泵治疗的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增强患者用药依从率,利于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延缓病情进展,适合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胃炎患者在常规四联用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确诊的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四联疗法进行干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额外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治疗。记录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6个月效果,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不仅Hp根除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针对临床胃炎患者,通过在常规四联用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Hp清除率,而且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妇产科高危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其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高危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且深静脉血栓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妇产科高危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其治疗效果与治疗质量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减少发生深静脉血栓与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妇产科高危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其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高危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且深静脉血栓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妇产科高危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其治疗效果与治疗质量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减少发生深静脉血栓与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
简介:对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骨架,成为心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基石"。但抗血小板药在对抗血小板聚集酶和血小板膜受体的同时,也导致胃肠黏膜损伤和出血,由此所带来的消化道损伤需要平衡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也带来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和肝酶抑制的权衡。近期报道,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合用会增加心脏突发事件及死亡率,直接挑战了正在临床广泛施行的多个重要用药指南,甚至涉及是否需要修订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指南,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为此,诸多循证研究证实,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CYP2C19等,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和抗血小板作用产生影响,不但减效而且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示应重视两类药的相互作用,对患者综合评估收益与风险个体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