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岩土工程的施工而言,水文地质属于重要的一项勘察项目,其勘察的结果与技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水平。在实施水文勘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水文地质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在进行岩石工程施工的时候提高对水文地质的勘察技术分析,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力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岩土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阐述具体的勘察技术措施。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简介: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对中国东部及其周边海域(20°—35°N,103°—137°E)夏季(7—8月)深对流云的云水路径、云水含量、粒子有效半径以及粒子数浓度等微物理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上述微物理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以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深对流云液态水路径可以达到1000g/m^2,海上液态水路径逐渐减小到600g/m^2左右,在海洋上深对流云的冰水路径约为1600g/m^2,而在中国东部冰水路径大约为1200g/m^2;夏季深对流云的液态水含量在47—104mg/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分布高度在5km左右达到极大值,冰水含量的分布概率单调递减,在7—11km高度的值大于200mg/cm^3;液态水粒子的有效半径在8—13μm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有效半径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冰粒子有效半径在108μm处分布概率达到最大,最大值出现在5.8km高度处且值为108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在55—65个/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数浓度极大值出现的高度最大值为4.6km,冰粒子数浓度小于297个/L,在5km高度以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到12.3km高度处达到最大。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矿山微地震震源函数反演的新方法。以球坐标系波动方程为基础,对时空域中的微地震观测信号进行层析成像投影到慢度时间域,我们可以获得微地震波成像能量最大值及其对应的震源位置、发震时间和传播速度以及慢度时间信号。通过分析能量最大值处的慢度时间信号与震源函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计算矿山微地震震源函数的层析成像公式和利用震源函数计算微地震有效辐射能量的公式。进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将震源函数的振幅谱拟合成模型震源谱,确定了微地震波的零频极限值和拐角频率,最终计算出该微震事件的震源破裂半径。利用这一方法对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既能求出任意一个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发震时间和传播速度,又能同时求出震源函数及其频率特征值和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的优点,因此,本方法是一种实时快速计算方法。
简介:摘要:路面养护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通车里程的增加和行驶速度的提高,这一作用还将更加明显。经济发达的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另一方面努力提高道路的铺装率,同时十分重视已铺路面的经常性维修与养护,使其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路用性能与运输效率,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沿黄高速公路水泥桥面摊铺了超粘微表处,超粘微表处采用的辉绿岩集料、特种高粘复合改性沥青乳液、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符合相关原料的技术指标要求,超粘微表处的施工也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在通车1-2个月后,路面保持良好的均匀性,无泛油,无划痕,无轮迹;BPN值和构造深度处于60-63和0.7-0.8 mm之间;渗水系数处于4-7 mL/min之间;接缝平整度和行车道平整度分别处于1-3 mm和1-2 mm之间。通车8-10个月后,路面表观质量依然保持良好,且拉拔强度和扭剪强度分别处于0.36-0.66 MPa和0.97-1.11 MPa。
简介: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各行业对所处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稳定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公路工程建设年限问题、年久失修问题以及早期设计工作不到位等因素,严重影响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为优化所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效果,相关建设者应采用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对出现的车辙、坑洞以及老化裂缝等病害进行处理。对微表处养护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进而达到预期养护维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