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建筑物、隧道、桥梁、堤坝等基础设施与周围土壤和岩石的相互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从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通过对岩土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分析,结合实地实验数据,揭示了岩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也有助于预测和控制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面沉降等,从而确保公共安全和环境稳定。本文的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理解岩土相互作用的框架,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简介:【摘要】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社会的发展中,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渠道防渗既能保障工程安全,又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必要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既达到工程效果,又具有一定耐久性,从而改善渠道的输水能力和抗冲能力,减少后期维修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能力。
简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利用则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程形式,然而,渠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防渗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渠道渗漏,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意义及防渗技术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简介:为探明湿地根孔的分布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于2008年4~7月调查了白洋淀排污河——府河沿岸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中根孔的分布,并研究了根孔系统中3种典型介质对磷的吸附特点。调查发现,排污河沿岸苇地剖面上死根孔数目约占40%,根孔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错带土壤的导水速率和水/土接触的有效面积。野外剖面清查发现,死根孔内部常存在着湿润而松软的颗粒填充物,由于交错带与周边水体的间歇性水文交换过程,湿地基质中存在明显的红棕色氧化性土壤。试验表明,根孔内部填充物、湿地氧化性基质土和湿地基质土3种典型介质对磷都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而湿地基质和根孔内部不同的水流条件明显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湿地氧化性基质土、湿地基质土和根孔内部填充物的最大磷吸附量分别为1186.0mg/kg、714.6mg/kg和650.1mg/kg。从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看,三者无显著差别,均在0.025mg/L左右,表明这3种介质可以吸附较低浓度的磷。而更接近田间条件的动态吸附试验中,饱和磷吸附量分别为:湿地氧化性基质土约320mg/kg,湿地基质土约20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约14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的磷较之二种基质土更容易解吸。以上结果说明,芦苇湿地根区3种典型介质均有较高的磷吸附容量,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能力低于湿地基质土壤,但错综复杂的根孔系统增加了吸附表面积,使水分和土壤充分接触,从而保持了根孔系统良好的磷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