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泰国由降雨诱发的滑坡发生频率及势头日益增加,这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一致。鉴于此,滑坡对丘陵和山岭地区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影响也相应增大。在由降雨诱发滑坡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潜在威胁的地区,采取了非结构性滑坡防治措施(包括预警和灾害填图)以及结构性防治措施。对于滑坡预警而言,排荐的最好方法是采用临界前期降水指数(API)。此外,结合现代地理空间技术的确定性灾害填图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分析各种情况的有效平台,包括降雨和土地覆盖/土地使用的改变。最终,有关利用聚酯聚合物土工格栅设计和建造加固土壤边坡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降雨可影响加固边坡结构的性能,因此,回填物的硬度对含水量或润湿是极其敏感的。

  • 标签: 气候变化 滑坡 防治措施 灾害填图 地质结构物
  • 简介:多年的预报统计表明,每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时,往往在2~3d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大到暴雨出现的机率也明显增大.文章对2000-2011年6-9月登陆我国的68个台风和对应的实况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锡盟降水与登陆台风的关联,从远距离台风活动中探索锡盟较大降水的预报信息,将有助于今后的暴雨预报业务.

  • 标签: 明显降水 暴雨 登陆台风 大气环流
  • 简介:降雨诱发的滑坡可以利用模拟滑坡和降雨的时间进行预测。本文论述了采用的降雨诱发滑坡预报(FLAIR)模型。该模型适用于预报复发性滑坡,是以确定位移函数Y(.)即边坡位移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关系的为基础的。一旦定义了该位移函数,就有可能确定它的临界值,超量部分说明可能有新的位移要发生。FLAIR模型已用于意大利北部山麓地带的阿尔单斯ljj脉西部,Lanzo山谷发生的一些情况,这些地方的边坡泥石流是主要的滑坡类型。本研究推动了MoniFLalR预警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边坡灾害预报的开发研究。本文描述了该系统的详细情况及其性能。

  • 标签: 暴雨 预警 意大利西北部
  • 简介:基于1951—1998年的铁路重大洪水灾害资料,对中国铁路洪水灾害频次、致灾程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1998年,中国铁路年均发生3.1起重大洪水灾害,重大洪水灾害造成全国铁路年均行车中断63d,其中1954、1960、1981、1991和1996年是铁路洪水灾害严重的年份。铁路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但行车中断天数在8月最多。从铁路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次数最多的线路是兰新线,其次是京广线和陇海线,致灾程度最严重是淮南线。对中国不同区域铁路洪水灾害的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铁路 强降雨 洪水灾害
  • 简介:利用陕西黄土高原47a地质灾害和相对应的降雨资料,在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基础上,采用面平均雨量确定各易发区的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各易发区的临界雨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滑坡和崩塌的临界雨量明显不同,一般滑坡临界雨量均高于崩塌;高易发区的临界雨量并不一定低于中易发区和易发区。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和日综合雨量方法,确定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诱发滑坡的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25、35、65mm,诱发崩塌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15、30、50mm。

  • 标签: 陕西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日综合雨量 降雨临界值
  • 简介:摘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应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降雨径流量急剧增加,导致城市内涝,为了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水环境质量,降雨径流控制策略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评估降雨径流控制策略的效果是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通过监测和分析降雨径流的变化,可以评估控制策略对城市内涝、水质改善等问题的改善效果。利用水文模型和污染物输运模型等工具,可以预测不同策略下的径流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变化,并对策略进行微调和优化,以提高效果和效益。

  • 标签: 海绵城市 降雨径流 控制策略
  • 简介:以豫西山区无水文资料的典型小流域洛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洛河流域及周边自动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资料、1∶50000数字高程模型及地表水力糙度等数据,采用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对2010年7月24日暴雨诱发山洪过程进行模拟,将实地考察与模拟获得的淹没水深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模型验证,并通过雨量情景设定方法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对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洪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雨量情景设定方法可以作为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洛河上游地区的熬家村、渠首闸和碾子沟3个预警点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下淹没水深与4h面雨量的关系,根据4个风险等级的淹没水深判别条件,推算了流域内3个预警点的致灾临界面雨量;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在同一风险等级下确定的致灾临界面雨量相差较小,但均以"前少后多"分配方式确定的阈值最高;各预警点之间,以碾子沟预警点的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最小,因此可将碾子沟预警点面雨量阈值作为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山洪的预警指标。

  • 标签: 暴雨山洪 临界面雨量 FloodArea模型
  • 简介:7月16日,受北京市国土局委托,由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泥石流高易发区临界雨量研究》项目通过由北京市气象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及北京市地勘局组成的专家组评审。

  • 标签: 临界雨量 北京市 易发区 泥石流 评审 地质环境监测
  • 简介:以西南地区1996~2000年93个气象台站观测的月均降雨为基础,对各月降雨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变异特征等空间分析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和以不同变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高斯模型)为基础的普通克里金(O-Kriging)两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月均降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特征,可对该研究区域降雨进行空间插值研究。(2)在O-Kriging插值时,变异函数选用指数模型的效果最好,球面模型次之,高斯模型最差。(3)两种方法对月均降雨及其极大值和极小值插值时,O-Kriging的插值误差均小于IDW,插值误差整体上与降雨呈正相关关系。在剔除各月降雨极大值较为集中的两个站点后进行插值,插值结果的误差均明显降低。(4)对研究区域整体来说,O-Kriging的插值效果优于IDW,但就单个站点来看,结果并非如此。在降雨的空间插值中,由于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的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最适方法。

  • 标签: 降雨量 空间插值 空间自相关 交叉验证
  • 简介:针对2006年8月12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及附近的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是由低层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切变造成的,同时地面天气图上较强的风向切变等微小系统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从物理量场上也充分解释了这次暴雨的动力成因及降水机制。

  • 标签: 突发暴雨 分析 结论 探讨
  • 简介:利用C++Builder对激光降水粒子谱仪的原始雨滴谱数据进行解码,应用M-P分布对2008年6月8—9日庐山的一次降雨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M-P分布的拟合曲线与雨强有关,但不利于对比分析雨滴谱。以无量纲粒子直径和无量纲粒子密度分布的自然对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M-P分布、线性最小二乘拟合、Γ分布的雨滴谱拟合关系式,通过误差分析得到Γ分布相对最优。比较雨滴谱反演的回波强度和南昌雷达观测取样点上的回波强度,发现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反演的回波强度略大于雷达观测。按平均直径、中数体积直径对降雨进行分类,分别建立层状云和对流云降雨的反射率因子和雨强之间的关系式(Z-I关系式),2种降雨类型关系式的系数存在明显的不同。

  • 标签: 雨滴谱 无量纲化 Γ分布 Z-I关系式
  • 简介:【摘要】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BIM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必备职业技能。根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的职业技能标准,BIM建模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结合现今的岗位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基于工程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提高BIM的人才质量。

  • 标签: BIM建模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 简介:【摘 要】利用玉溪市5个国家基本水文站2013年~2021年人工与遥测雨量观测记录数据,分析评价JDZ05翻斗式雨量计的稳定、可靠性,为各级防汛决策部门、水文资料整编提供参考。

  • 标签: JDZ05翻斗式雨量计 人工观测 比测分析
  • 简介:通过构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和降雨强度指数,最终建立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模型,将全省按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区域。借助ArcGis平台,用栅格数据模型(Raster)来表现评价因子的地理分布,进行深入的空间分析和处理。

  • 标签: 地质灾害 降雨 易发性程度分区 评价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精细化降雨预报系统是专门针对某一区域所做的精细化降雨专业预报系统,能够定时、定点、定量地反应该区域未来强降雨过程。本文以桃林口水库2017、2018及2019年四年中发生的强降雨过程为例,以该系统预报降雨与实际降雨作对比,进一步阐明了该系统在水库调度中科学研判、适时预警、有效防御、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兴利减灾效益的重要性,为水库防洪调度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精细化降雨预报系统 桃林口水库 预报降雨 适时预警 防洪调度
  • 简介:采用MM5模式及其三维变分系统(MM5/3DVAR)对我国夏季降雨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预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试验中首先采用“NationalMeteorologicalCenter(NMC)”方法,将2005年8月的MM5模式的预测结果形成与试验区域和水平分辨率相匹配的背景误差场,并将其与全球背景误差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05年8月MM5模式预报结果生成的背景误差场的基本特征与系统提供的全球背景误差场相似,且长度尺度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之后,分别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CEP试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CRESSMAN方法分析观测资料(LITT试验)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3DVAR系统同化观测资料(3DVAR试验)形成模式预报初始场,再次对2005年8月降雨进行逐日连续预报。逐日降雨预报结果表明,相对NCEP试验,LITT试验中1和10mm的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但25和50mm的预报评分却有所下降,而3DVAR试验的预报评分在10mm以上均有明显提高。对于降雨期间的形势场预报,3个试验中,除温度场和湿度场外,其他变量场的均方根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相比而言,3DVAR试验的均方根误差小于其他2个试验。3DVAR试验对降雨的明显改进,可能是因为其对与背景场信息差别比较大的反应中尺度系统的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靠近观测资料。

  • 标签: 三维变分同化 背景误差 降雨预测 均方根误差
  • 简介:以天津平原地区某个工区为例,介绍了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的数据准备,SKUA建模的流程以及模型分析,共使用28条断层,6个地层的地质构造图,3条地质剖面构建了地质结构模型,表明SKUA建模是高效的和实用的。

  • 标签: SKUA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断层模型 地层模型 GIS
  • 简介: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降雨降雨强度和降雨格局改变,高纬度地区降雨增加而亚热带地区降雨将减少。温度和水分是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最关键的2个因素,全球变暖及降雨格局的改变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水土涵养、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森林演替和发展、森林碳汇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标签: 强降雨 植被生物量 杉木幼林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