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钻井入口流量测量一般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当钻井液流量发生变化时,无法及时得知相应的变化量。目前对溢流和井漏的监测方法存在着干扰因素多、发现滞后等缺点。针对这些不足研究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只需将现有设备稍加改造即可。应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在线测量钻井的出口流量,还可以实时监测溢流和井漏,预报时机明显提高、准确率明显提高。在从理论上进行论证的基础上,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现场实验可知,将这种方法配合现有的方法综合使用,对监测溢流和井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钻井液流量 在线测量 溢流 井漏 方形孔口 圆孔
  • 简介:以往气测录井对混油钻井气测值的处理,一般只是根据经验作非量化校正处理,没育有效的量化校正方法,尤其是对气测烃类组分值的校正处理基本上没有考虑。针对此情况,分析了储集层甲炕相对含量变化特征和混油钻井烃类组成与储集层烃类组成不同的特点,以胜刊油田M-平1井钻井混油前后的气体检测分析数据为例,通过分析混油钻井与束混油情况下地层全烃和烃组分检测值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剔除混油干扰后的地层全烃和烃组分的校正计算公式,为混油钻井条件下利用气测参数准确评价油气层提供了有效保障.

  • 标签: 混油钻井液 气测录井 全烃 烃组分 干扰 校正
  • 简介:综合录井仪在钻井入口和出口分别装有密度、温度、电导率3个传感器,但钻井出入口可供安装传感器的空间有限,为解决传感器体积大、质量大、现场安装拆卸极为不便问题,研制一种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拆装且集多种参数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新式传感器非常必要。通过集成化设计,将原有的密度、温度、电导率3种独立传感器集成为一个,既减小了传感器的体积和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拆装效率,又实现了降本增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综合录井仪 钻井液 传感器 集成化 密度 温度
  • 简介:“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对电力行业投入稳步增长,对远距离、大容量超局压及特局压输电的需求日益增加,出口国外变压器销量的不断扩增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对变压器油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1]。变压器油中常常因含有腐蚀性硫引发的变压器绝缘击穿事故,金属钝化剂能抑制腐蚀性硫和铜发生反应而被广泛应用。苯三唑衍生物为润滑油中主要金属钝化剂品种[2],种类有BTA(苯并三氮唑)、TAA(5-甲基苯并三氮唑)、TTAA[N-2(2-乙基已基)-氨甲基-甲基苯并三氮唑]等。TTAA是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变压器油常用的金属钝化剂,如Irgamet39[2],它是2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在实际应用中,添加少量甚至微量的金属钝化剂能改善变压器油的抗硫腐蚀性能。

  • 标签: 金属钝化剂 变压器油 高效液相色谱 甲基苯并三氮唑 低含量 测定
  • 简介:本文介绍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理研究现状、电火花线切割设备的分类及工作特点,分析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对线切割工作的性能要求,评述了市场常见的线切割工作及其应用,展望了电火花线切割工作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电火花线切割 发展趋势 工作液 应用 线切割设备 加工机理
  • 简介:岩心滴水试验是岩心录井现场快建评价油气水的一种定性方法,滴水的产状与储集层的产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含油储集层滴水不渗表示油层、滴水快渗表示水层,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储集层岩心具有滴水渗入而试油为油层的现象,与常规的录井认识有差异。从录井滴水试验机理分析入手,阐述了滴水试验与储集层产性质差异性的主因是油簸储集层岩石的润湿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差异性储集层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出现差异性储集层的油藏类型与构造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指出该类储集层的电性与物性特征,即与同一区域同一储集层相比,油层电阻率相对偏低,甚至明显低于其上下相邻的泥岩层电阻率,同时含水饱和度较高而含油饱和度明显偏低。该类差异性储集层电性与物性特征的分析为不断形成与完善该类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录井 滴水试验 产液性质 润湿性 成藏动力 地质特征
  • 简介:非渗透钻井是一种新型的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对非渗透处理剂WST-100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显示,WST-100在很短时间内(约1min)即可形成致密非渗透屏蔽层,封堵能力强,且与钻井配伍性好,抗盐、抗膏侵能力强,但其压差返排渗透率恢复值较低。WST-100非渗透钻井在川西地区DY1井的现场应用表明,在射孔、酸化等工艺配合下,该钻井液体系对储层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 标签: 非渗透处理剂 非渗透钻井液 储层保护
  • 简介:针对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地层流体性质快速识别与判定的需要.可应用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系统分析钻井过程中钻井滤液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利用数据的变化趋势综合快速地判定地层差异、流体变化界面等石油地质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与资料对比,开展该实验方法在实际录井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在现场92口井的初步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可以作为地质录井的一种辅助手段,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数据,对现场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钻井液滤液 岩性 流体 离子色谱 油气层 识别
  • 简介:为规避汽车水泵泄漏失效,发动机对发动机冷却与汽车水泵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水泵适应性试验考察了长城YF-2型有机型发动机冷却对汽车水泵性能、石墨-碳化硅材料水封性能的影响及其与橡胶材料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长城YF-2型有机型发动机冷却与汽车水泵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可较好防止汽车水泵泄漏的发生。

  • 标签: 发动机冷却液 适应性试验 汽车水泵 有机型 泄漏失效 水泵性能
  • 简介:准确识别混油造成的假油气显示是正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前提和保证。该文从分析混油对气测资料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及现场资料分析,探讨了其对气测录井的影响程度,总结了气测录井技术识别及消除假油气显示的方法,为今后准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油气显示 混油 识别 消除 地质 气测
  • 简介:低渗透性油气藏储集层孔隙极其微小,层内流体被毛细管力和黏滞力等束缚而难以流动,故其储集层评价和有效开发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可动流体是评价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潜力的重要岩石物性参数,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技术获取的可动流体与采油测试参数初产量间的关系研究,建立了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储集层评价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类,相关系数为0.6027。为进一步定量评价储集层,引入评价参数P,进行初产量预测,把可动流体、孔隙度评价数据直接与初产量拟合,提出了计算模型与校正方法以及相关系数求取方法。通过在镇泾油田延长组储集层评价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现场随钻预测储集层初产量,对油气层进行有效评价,提高解释精度,为完井方案的确定、测试选层、制定早期开发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核磁共振 低渗透性储集层 评价 可动流体 孔隙度 渗透率
  • 简介:日前,精细化工事业部分析中心举行“DCP氧化分析准确度技术比武”活动。此次比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DCP氧化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测试,提高分析工的分析技术水平,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比武要求每个分析工在DCP氧化分析过程中,提供P-2105氧化试样,原始记录须详细清楚,滴定数、原始记录须整洁清晰无涂改现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比武中,分析员操作规范,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 标签: 精细化工 氧化液 DCP 事业 原始记录 准确度
  • 简介:对自行研制的新型快钻剂KZ-1进行了实验室评价。KZ-1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接触角,当加量在其临界胶束浓度0.53%附近,KZ-1可以将固体表面由弱亲水、亲水反转为强亲水状态,其较好的润湿性可有效减小钻具的摩擦。快钻剂KZ-1在钻井中应用性能表明,KZ-1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对泥页岩地层中粘土有很好的抑制水化、分散及膨胀的作用。快钻剂KZ-1通过改变井底岩石表面亲水性、增加滤失量,而有效减小水力压力造成的压持效应,达到进一步提高钻速的目的。

  • 标签: 快钻剂 钻井液 性能评价
  • 简介:讨论了GAN抗湿添加剂的研究目的与合成条件。确定了较为合适的催化剂及其用量、反应时间以及酸醇用量配比等重要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通过添加GAN抗湿添加剂,使得原有的合成制动JG2产品在抗湿性能方面达到了JG3的技术标准。

  • 标签: 合成制动液 GAN抗湿添加剂 合成研究
  • 简介:水包油钻井可以实现欠平衡钻井目的.有利于油气层的发现和保护。但水包油钻井条件下钻进也给现场油气显示识别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消除钻井的影响,准确识别油气显示,通过重点探井CG2井的录井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气显示识别方法.即应用钻井定量荧光分析以及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对比等录井手段,为水包油钻井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录井显示识别提供了成功借鉴。

  • 标签: 欠平衡 水包油钻井液 油气显示 污染 油气识别
  • 简介:针对目前元固相完井存在的问题,以羟乙基纤维素增粘剂、磺化沥青降失水剂、磺化烤胶降粘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钙、氯化钙、溴化钠及甲醛杀菌剂等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新型低伤害无固相完井及其高密度配方体系。该体系pH值为8—9,表观粘度为36—52mPa·s,API失水量可控制在10mL以下,120℃热滚10h后的性能基本无变化,90℃热滚16h后的红泥岩回收率达96.8%,常温下放置14天后不沉降、不发霉。研究结果表明,该无固相完井液体系对油气层伤害低,配方中碳酸钙可酸化溶解,可泵性好,对红泥岩等的水化膨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温性、沉降稳定性和防腐性。

  • 标签: 完井液 低伤害 无固相 高密度体系 配方 性能评价
  • 简介: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合成酯类润滑油中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简称T501)含量,研究了二元混合流动相中乙腈\水的比例对合成润滑油主体和T501分离效果的影响,选择了最佳分离条件乙腈与水的二元混合物(乙腈所占体积分数为90%,流速为1mL/min),并考察了不同氧化时间下抗氧剂T501含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抗氧剂 合成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