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管理及运营实施农户参与的公私合作公司化运营模式,从农田水利设施的问题与根源、解决途径及影响因素等三方面综述国内研究进展;基于湖南粮食主产区5县(市)种粮户实地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种粮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公司化运营和水价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性别、劳动力来源、机械化水平、粮食补贴政策、政府鼓励程度、新筑水利设施等因素对种粮户参与运营行为显著正相关,而年龄、维护状态和抗灾害能力与种粮户参与运营行为显著负相关。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惠农和农田水利投资力度,适度调节水利设施的使用价格。
简介: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晋三右倾政治的核心。安倍政府推动修宪,有着长期积累的、复杂的远期背景,即历史、社会、法律根源,这些社会根源长期根植于二战以后的日本社会。近期背景包括社会、国际和安倍右翼政权执政。其中领导者个人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倍认为提振经济并非易事,只有树立修宪的旗帜,才能使自己执政时间更长。经过国内外多层博弈之后,安倍顽固地坚持修究路线。修宪的核心目标是要删除宪法第九条,获得对外交战权,建立国防军,改变战后国际秩序,成为不受任何束缚的、全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为此,安倍政府不断进行舆论准备、政策准备和组织准备。如果修宪成功,日本将拥有国防军、交战权,并施行“积极和平主义”,将成为一个强势的日本、危险的日本,在客观效果上将带来亚太地区安全上的某些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地区动荡和军备竞赛。但是,在安倍执政期内,很难实现修宪的目标,其成功的概率只有40%。不过,即使安倍政府推动的修宪不能成功,自其执政以来到现在所推动的修宪,也已经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引起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猜忌和关系紧张,也导致这些国家在心理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备,同时推动了东亚地区实际军备竞赛的出现。
简介:随着陆续发生在北非、中东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骚乱、暴乱及内战的爆发,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向纵深发展并对新疆产生深刻影响:新疆的暴力恐怖活动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趋向常态化;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复苏,将使中国面临更为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在境外受训和有实战经验的“圣战”分子将对新疆构成严重威胁;中亚地区成为境外“三股势力”向新疆渗透破坏的基地;境内恐怖分子积极效仿“基地”组织的恐怖袭击模式与运作方式,在作案时间与地点的选择上更具策略性,在作案手段的表现上更为残忍、血腥,在作案手段的运用上更为智能化,并加剧了与政府的对抗程度;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新型传媒媒介成为恐怖组织或团伙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恐怖主义组织与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合作加强。
简介:在承接二战期间涌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战后科技革命催生了大批与国际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科技创新。其对国际安全的主要影响是:美苏"核均势"既使全人类笼罩在核战争的可怕阴影下,也起到了抑制大规模核战争发生的作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大多是美苏利用其常规武器技术优势在背后支持或直接挑起的;信息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一些科技革命成果既成为维护国际安全的有力手段,其自身发展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国际安全问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从少数西方国家向整个世界扩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环境安全"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共同的国际安全问题。
简介:死刑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所涉及的法律和社会结构也相对复杂。非刑法规范因素对于法律裁判来讲既是一个参考依据,亦可归为一种法源形式,对于死刑案件的裁判通过其中的社会结构价值和案件本身的法律结构进行综合化的考量和推理,以确定思想裁判的范围。刑事政策、受害方态度及民意等非刑法规范因素对死刑裁判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刑事法治要求对于死刑的裁判并不能赋予非刑法规范因素以独立的功能,裁判的价值是否能够体现还需要以刑法规范作为参照。而非刑法规范因素对死刑裁判的影响又需要借助制度上的约束,才能确保对死刑案件加强司法控制的同时又确保死刑裁判的科学合理性,以促进社会法治化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