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宜兴市人民医院AECOPD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结果将对象分为病例组(45例)和对照组(8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因素。根据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拟合建立AECOP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76±9)和(74±8)岁,其中男性分别占80.0%(36/45)和69.9%(58/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急性加重发生次数≥2次/年、合并肺心病和糖尿病是AECOPD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因素,OR(95%CI)分别为:0.98(0.80~0.97)、3.70(1.79~11.72)、2.62(1.46~10.80)、3.85(1.17~8.58)。AECOP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预测模型为logit P=3.858-0.13×血清白蛋白浓度+1.52×急性加重发生次数≥2次/年+1.379×合并肺心病+1.155×合并糖尿病,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1.1%。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急性加重发生次数≥2次/年、合并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是AECOPD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因素,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气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证属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给予茶碱缓释片每次0.2g,每12h1次,口服,盐酸氨溴索片每次3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气化痰汤,每日1剂,每日2次。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30例,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30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清气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能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简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的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进行随访的202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上一年的急性加重史分为急性加重高风险组及急性加重低风险组,评估各患者的MNA-SF评分并进行分析。将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高低作为因变量,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预测老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02例慢阻肺患者分为急性加重高风险组131例(64.9%)和急性加重低风险组71例(35.1%)。急性加重高风险组MNA-SF评分显著低于低风险组[(9.4±2.1)比(11.6±1.9)分](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A-SF评分[OR=0.556(95%CI:0.445~0.695),P<0.05]是老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获得预测模型为Logit(P)=4.413-0.586×MNA-SF评分。该模型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判断的准确率为77.4%,灵敏度为79.7%,特异度为72.1%。结论MNA-SF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法探讨肺动脉压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表型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及宣武医院住院的慢阻肺患者319例,年龄>40岁且处于慢阻肺稳定期,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急性加重或全因死亡。将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指数、急性加重史、改良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及右室内径作为聚类指标将患者分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项聚类指标转换为4项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0.1%。以提取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共将患者分为4类,每类包含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不同分级且在年龄、症状、肺功能损害程度及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各类特征进行总结,第1类:年轻、肺功能损害较重、肺动脉压力较低、预后好,第2类:老年、肺功能损害较轻、肺动脉压力较高、预后较差,第3类:年轻、肺功能损害重、肺动脉压力正常、预后较好,第4类:老年、肺功能损害较重、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预后差。结论基于肺动脉压力的聚类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或死亡风险,提示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慢阻肺表型具有预后评估作用。
简介:目的:制定传统中医康复锻炼的规范化运动处方。方法:选择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I)/用力肺活最(FVC)〈70%.且30%〈FEVI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I%)〈8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90例(最后完成的有85例),按入组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中医锻炼组(中医组)和传统中医锻炼运动处方组(处方组),后2组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处方组训练内容为按规范化运动处方要求制定的中医养生呼吸操。治疗前、后进行运动能力、呼吸困难评定。结果:锻炼后6min步行距离(6MWD)中医组从(337.68±59.18)m增加至(386.14±76.71)m.处方组从(348.00±55.94)m增加至(425.17±53.22)m,Borg计分中医组从(3.14±1.94)分降至(2.32±1.25)分,处方组从(3.45±1.84)分降至(1.72±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处方组的变化较中医组更为明显。结论:中医养生锻炼运动处方简单易行,能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且较传统中医康复锻炼方法更有效,具有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性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无创呼吸机经鼻或经口鼻面罩辅助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给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期间监测血气分析,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观察pH、PaCO2、PaO2、SaO2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治疗前相比,21例患者pH值有明显改善,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变化不明显,6例pH值有明显改善,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有所下降,3例不能配合,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等,pH、PaCO2、PaO2、SaO2无明显变化。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明显升高PaO2、SaO2,改善机体缺氧及酸中毒。配合较好者可能使PaCO2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