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捧读刘济民兄的《秋韵集》,有一种特别异样的感觉,不只是彬彬文气之盛,而更是郁郁人气之浓。那坦诚挚虔之情,磊落旷达之怀,文雅清丽之致,亲切柔曼之音,凝成一股浓得驱不散、化不开的氤氲之气,向你扑面而来,使你觉得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促膝品茗中,倾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叙说。济民兄的文章,是山泉小溪般极其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散文随笔的浩博星空,七彩斑澜,万千气象,才思纷呈,特色各具。一类是以文笔优美、情采华丽、构意新奇、技巧精绝见长:一类则以白描的手法,娓娓叙说对人生、际遇、世理、社会的真情实感、真切体悟。刘济民的作品显然属于这后一类,所不同的是,由于他的经历丰富,感悟良深,他的散文不同于一般文人的记事感怀。刘云山同志2001年3月为《秋韵集》写了一篇
简介:吟秋先生的一生是以谨慎厚道、待人以诚而名世。他这么做了,也教育着学生、亲人们这么做,执着地延续了书香世家的传统。品行如一,恪守规矩是他的为人宗旨,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外公王个移先生早在抗战时期就与吟秋先生同在东吴大学任教并结为至交。解放后,亦经常书信往来。记得在七十年代初的一个盛夏季节里,我到上海看望外公、外婆。外公叫我坐到他身边,亲切地对我说:"建军,你已学书多年,应该帮你在苏州找一位老师了!苏州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书法家蒋吟秋先生,与我同年,他可是一位对国家有功之人哦!我写封拜师帖你带去,他一定会很乐意地接受你的。"回苏后,我利用厂休日怀揣"外公的拜师
简介:1930年10月20日,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第3版刊登了一条重磅消息:"没落的小资产阶级蒋光赤被共产党开除党籍"。消息开列出的第二条理由是:去年全国斗争发展,白色恐怖加紧的时候,他私脱离组织,逃到日本俟(嗣)后骗党说到青岛去养病,党给他最后一个警告,而他未能彻底认清自己错误。所谓"逃到日本",指的是蒋光慈1929年8月至11月的东京之行。这个说法,看似言之有据,而且有杀伤力,但实际在刻意回避蒋光慈旅居东京抱病开展革命文学活动的史实,特别是他与日本文论家藏原惟人交往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益探索,从而使得文学史上的蒋氏东京之行,至少还遗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蒋光慈为何在1929年春夏之交东渡日本;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