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清人物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人物画方方面面的有关问题——人物画的形神关系、环境描写、题材选择,以及人物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等等,几乎都谈到了。这些问题有不少是前人论述过的(尤其是宋元绘画美学论述过的)。我们将看到,明清美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不只是对前人的重复,而是有所发挥、有所创造,他们提出的许多独具新意和极富价值的观点把中国人物画美学思想推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明清绘画美学对人物画的探讨也是同绕“形神”这一对概念展开的。但是在看待“形神”关系上,明清绘画美学和宋元绘画美学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明代徐沁下面这段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披露:叙曰:东坡论画不求形似,至摹壁上灯影,
简介:在音乐美学的本体论方面,嵇康明确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来解决物与声的关系,指明了声、音的客观物质基础,肯定了音乐的社会生活源泉。但另一方面,嵇康又混淆了“声”与“音”的关系,把属于第二性的音乐艺术也概然划归于第一性的“声”上来,夸大了声的客观性乃至吞没了音乐的主观性。这又是错误的。我们看到,嵇康对声音的根源的解释,同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的解释是基本一致的。在《左传·照公25年》中,子大叔转述子产的话道:“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出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嵇康同样指出:“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
简介:“意”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围之一。“意”的理论源远流长,它最先并非出现于画学著作中,而是出现在哲学领域里,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曾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以表意为目的。《庄子》篇中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就是说前者是工具,后来是目的,不能拘泥和执着于工具的“言”,而忘却了“得意”的目的。“意”作为美学范畴一经提出,势必会影响到绘画领域,在中国古代画学中,对“意”的研究历代论者众多,各家各派之论虽皆大同存小异,释解仍有不一,这就导致后人对“意”的含义的认识或宽泛或朦胧不清。在中国美术史上比较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中,首次提出“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的画论家谢赫和姚最。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刘顼的画“用意连绵”,姚昙度“天挺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