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医院内涵建设的组成部分,将医院文化与制度建设、行为规范等贯穿融合,着力培育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把医院文化培育成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资源配置由投资建设向扩大分配转变,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的和谐统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中涉及偏瘫步道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7.64±5.61)岁,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6.90±5.45)岁,进行偏瘫步道步行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负性情绪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7.87±4.94)分,高于对照组的(69.99±5.23)分(t=7.745,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67±12.16)分,高于对照组的(59.43±11.03)分(t=9.148,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14.41±3.19)分、(13.40±2.51)分,低于对照组的(18.79±4.03)分、(17.71±3.86)分(t=6.026、6.61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χ2=7.162,P<0.05)。结论偏瘫步道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增强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急诊临床技术操作实践教学方 法改革的方式及其应用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期间在 某 医院急诊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四项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与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肝病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运用德国BEThrombolyzer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以及配套试剂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血凝四项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的PT、APTT及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而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凝四项检测对于肝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影响血凝四项检测的因素并严格执行检测操作规程,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四项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与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肝病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运用德国BEThrombolyzer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以及配套试剂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血凝四项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的PT、APTT及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而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凝四项检测对于肝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影响血凝四项检测的因素并严格执行检测操作规程,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急诊临床技术的实际教学操作方法改革 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之间 40 名培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来院培训的时间顺序划分为对照组( n=20 )和实验组( n=20 ) 。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急诊临床技术操作模式,观察组学生采取的是局部解剖学知识与急诊技术操作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两组学生临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临床实践理论考核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观察组学生在出科技术操作成绩以及临床实践理论成绩明显更优,差异显著, P< 0.05;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 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急诊临床技术操作实践中充分融入局部解剖学对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