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陈氏太极拳站桩功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颈椎曲度变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给予陈氏太极拳站桩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侧位颈椎弧弦距。结果:治疗前,两弧弦距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意义;经过治疗,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氏太极拳站桩功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疗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太极拳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影响。方法:挑选2023年4月——2024年3月期间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作为统计主体,共计66例。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常规组33例、实验组33例。常规组开展针刺治疗,实验组开展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为观察效果作用,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不良情绪(HAMA、HAMD)评分。结果:实验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HAMA、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通过太极拳训练能有效改善失眠,减轻情绪压力,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化陈氏太极拳运动对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简化陈氏太极拳运动组(T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C组患者接受16周的口服西乐葆治疗和“米”字操功能锻炼;T组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16周的简化陈氏太极拳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肌力和临床疗效。结果T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T组在改善颈椎活动度和肌力也明显优于C组(均P<005);T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C组(66.67%)(P<005)。结论简化陈氏太极拳运动可明显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太极拳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及太极拳组(47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太极拳组于手术10 d后辅以24式太极拳锻炼,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约20 min。于术后10 d、40 d及100 d时采用Constant-Murley量表(CMS)对患者肩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抽取患者晨起外周血,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以及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术后40 d时2组患者CMS各项目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太极拳组CMS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4.79±4.11)分和(10.23±3.4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100 d时太极拳组CMS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100 d时太极拳组CD4+、CD4+/CD8+和HSP-90α检测结果[分别为(36.18±7.15)%、(1.40±0.18)和(46.23±9.78)ng/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适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太极拳拳理以及太极拳圆弧形、螺旋形动作特点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腰背肌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对POP的综合康复方案进行优化奠定基础。方法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太极拳组)进行每次1h,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期为6个月的“陈式太极拳运动”训练,另外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健步走组)进行每次1h,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期为6个月的普通健步走运动,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的腰屈伸等速肌力测试,对腰屈伸的AROM、PT、PT/BW、TW、TPT及F/E等数值进行分析。结果太极拳组干预后的AROM、60&#176;角速度时腰屈曲及腰伸展的PT、PT/BW均明显高于健步走组,90&#176;角速度时腰伸展的TW高于健步走组、TPT及F/E低于健步走组;而健步走组在90&#176;角速度时腰屈曲的TPT略低于太极拳组(P<0.05);结论与健步走运动相比,使用太极拳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腰背屈伸肌力得到更明显的提高。
简介:摘要太极拳及气功(TCQ)因显著的防病治病作用等优点在海外受到欢迎,并成为重要的补充及替代疗法(CAM),普及度不断增长。为深入了解TCQ在美国的普及情况,本研究对美国国家健康访谈调查(NHIS)2007年、2012年、2017年度问卷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CQ成人习练人数在美持续增长,其中2007年太极拳练习者占比为1.0%、气功为0.3%,2012年太极拳练习者占比1.1%、气功0.3%,2017年太极拳练习者占比1.5%、气功0.5%。习练原因前3位为: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82.4%,加强精力64.6%,家人、朋友或同事推荐35.1%。TCQ自身优势、美国民众对CAM的需求及相关科研增加等均为支持这一增长的正面因素,但尚存在科研短板及缺乏完善教学体系等问题。我国作为TCQ发源地及最主要科研地,应优化科研方法,加强TCQ教学体系标准化,鼓励跨学科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并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以助力TCQ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长期习练太极拳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健康老年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原先习惯进行规律太极拳锻炼,每周习练次数不少于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每周训练2次。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对2组老年对象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速度及动态平衡等肢体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结果训练后对照组上肢握力、30 s座椅站立试验、10 m最大步速测试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观察组除TUGT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善外(P>0.05),其上肢肌力[(26.8±6.9)kg]、30 s座椅站立试验结果[(25.7±6.0)次]及10 m最大步速[(1.87±0.29) m/s]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习练太极拳老年人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其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太极拳锻炼。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太极拳练习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抑郁状态的疗效及12月后随访.方法:将10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加太极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对照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片,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针刺加太极组接受针刺加太极拳练习治疗,连续针刺治疗1个月,太极拳练习1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1月及12个月后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NIHSS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月后,两组NIHSS、BI和HAM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S或P<0.01);治疗结束12月后随访时两组NIHSS、BI和HAMD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脑卒中临床疗效方面针刺加太极组组总有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抑郁疗效方面针刺加太极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针刺联合太极拳练习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抑郁症状的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极拳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此类患者共计61例,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被选定为研究对象的此类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共计30例,实验B组共计31例。实验A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B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太极拳运动。结果: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护理前后骨密度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太极拳运动,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维持患者就医时的身心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太极拳联合针灸疗法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太极拳联合针灸疗法与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与西药对症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浆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胰岛素、甘油三酯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太极拳联合针灸疗法与西医对症治疗,是一种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