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对老年肿瘤者的治疗中选择精准放射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对象参与2019.03——2020.12内临床实验统计,在院期间生命体征稳定且均接受临床治疗,信封法下常规组纳入接受传统放射治疗者,实验组纳入接受精准放射治疗者,各33名对象。为得出两项治疗干预差异化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对比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对象症状积分相比于常规组更低,而常规组治疗效果相比较实验组较差,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肿瘤症状利用精准放射治疗能明显降低症状积分,提升治疗有效率,可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2.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约占糖尿病人群的1/4~1/3。而重度非增生型DR、增生型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等威胁视力的晚期病变患者数量估计各在数百万之多。在系统性防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上,控制中度和高危的非增生型病变向晚期病变发展是避免糖尿病盲的重要关口。应用DR严重程度量表,有助于精确评估其严重程度、进展的高危因素、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于威胁视力的DR患者,及早实施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疗法,可改善病情,促进新生血管消退,但是否有可能促使无灌注区毛细血管再通,还需要更多的调研。激光光凝仍是未累及中心DME和增生型DR的主流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对治疗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研究对象共计45例,均在我院治疗老年肿瘤患者。45例患者录入系统随机划分2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患者22例和23例。参照组应用传统放射治疗技术,试验组应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围绕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展开讨论。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和试验组相比,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对比结果P<0.05,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比结果P<0.05,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较低,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老年肿瘤患者应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上睑脂肪填充量的精确测定公式在自体脂肪填充上睑凹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9年4月,术前利用填充公式计算上睑脂肪填充量,行自体脂肪填充上睑凹陷的患者282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满意度、上睑饱满度并记录术后二次充填比例。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失访7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269例上睑凹陷明显改善,仅6例要求二次注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血肿、脂肪液化坏死、栓塞、硬结、局部皮肤不平整、一过性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对上睑凹陷所需脂肪量的精确测定, 能够为上睑凹陷提供精准明确的注射量,能有效避免因注射量过多过少影响术后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家借鉴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截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5至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就诊的PruzanskyⅡ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拍摄CT,通过Mimics 19.0设计截骨方案,制备金属手术定位片。术中在手术定位片的引导下,行半面短小畸形的截骨、牵引器置入术。待牵引达到术前设计的长度后结束牵引,拍摄CT。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对术前和牵引完成后的2组下颌骨数据进行配准,随机选取截骨面上的6个点获得误差值,取其平均值记作截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同时计算截骨面之间的夹角,记作角度误差。距离误差采用2 mm作为参考值,角度误差采用5°作为参考值,在SPSS 25.0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10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3~8岁,平均4.9岁,左侧3例,右侧7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器置入术,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牵引成骨效果良好,面部不对称改善明显,咬合平面偏斜的情况基本矫正。通过Geomagic Control配准,可直观展现术前和术后下颌骨的误差分布,2组下颌骨拟合的误差为(0.94±0.92) mm。截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为(2.05±0.40) mm,角度误差为(4.76±1.95)°,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下颌骨截骨具有可行性,精确性较高,有利于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定制聚醚醚酮(PEEK)在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3例行上颌缺损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及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均采用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13例患者术前均拍摄颌面部CT,然后三维重建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患者通过虚拟手术计划制定肿瘤切除范围,获得相应的上颌骨缺损模型,并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根据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并打印手术截骨导板。然后在截骨导板辅助下切除肿瘤,植入PEEK。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通过术前颌面部CT三维重建直接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然后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术中置入PEEK,如腭部缺损则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眼球位置及活动度,统计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行CT扫描,将CT数据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数据进行拟合比较,评估PEEK置入位置的精确度;测量评估手术前、后眼球突出、上抬或内陷、下移的复位矫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骨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骨;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骨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 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 ml,眼球高度(0.98±0.48) mm,眼球突度(1.10±0.28) 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 ml、(3.83±0.81) mm、(2.53±0.67)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 mm,眼球突度(0.61±0.31) mm,较术前的(2.03±1.07) mm、(2.01±0.34)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骨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小儿睾丸肿瘤精确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睾丸肿瘤的超声特征(物理性质、有无钙化、Alder血流分级)及AFP水平,进一步将肿瘤按照两种方式分组: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卵黄囊瘤组和非卵黄囊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特征及AFP对睾丸肿瘤的精确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卵黄囊瘤18例,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几乎实性肿块,可伴有数个小无回声区,不伴钙化,Alder血流分级为3级。非卵黄囊瘤29例,超声表现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大多伴有钙化,部分呈蜂窝状回声,Alder血流分级为0~3级血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特征诊断小儿睾丸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实性或几乎实性:0.894、83.3%、95.5%;无钙化:0.904、94.4%、86.4%;Alder血流3级:0.941、88.9%、95.5%;AFP最佳界值(18.8 ng/m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2、100%、95.5%,超声特征联合AF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2、100%、90.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性或几乎实性、无钙化两个指标联合诊断卵黄囊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小儿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能够做出相对精确诊断,结合血清AFP可以进一步对小儿睾丸其他恶性肿瘤做出相对精确的定性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小儿睾丸肿瘤精确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睾丸肿瘤的超声特征(物理性质、有无钙化、Alder血流分级)及AFP水平,进一步将肿瘤按照两种方式分组: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卵黄囊瘤组和非卵黄囊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特征及AFP对睾丸肿瘤的精确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卵黄囊瘤18例,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几乎实性肿块,可伴有数个小无回声区,不伴钙化,Alder血流分级为3级。非卵黄囊瘤29例,超声表现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大多伴有钙化,部分呈蜂窝状回声,Alder血流分级为0~3级血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特征诊断小儿睾丸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实性或几乎实性:0.894、83.3%、95.5%;无钙化:0.904、94.4%、86.4%;Alder血流3级:0.941、88.9%、95.5%;AFP最佳界值(18.8 ng/m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2、100%、95.5%,超声特征联合AF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2、100%、90.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性或几乎实性、无钙化两个指标联合诊断卵黄囊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小儿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能够做出相对精确诊断,结合血清AFP可以进一步对小儿睾丸其他恶性肿瘤做出相对精确的定性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确放疗时代T1期伴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鼻咽癌患者生存预后,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2014—2019年间进行单纯放疗或放化疗的413例局部早期鼻咽癌患者(T1N0-3M0-1期)资料。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部病例中男291例、女122例,中位年龄51岁(9~78岁)。病理类型均为鼻咽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T1N0M0期(Ⅰ期)48例(11.6%),T1N1M0期(Ⅱ期)158例(38.3%),T1N2M0期(Ⅲ期)162例(39.2%),T1N3M0/T1NxM1期(ⅣA-ⅣB期)45例(10.9%);初治发生转移的ⅣB期患者8例(1.9%)。所有患者总体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8.1%。接受三维适形放疗7例,调强放疗371例,容积调强弧形治疗35例。5年总生存率为(95.9±1.2)%,其中T1N0M0期为100%,T1N1M0期为(99.2±0.8)%,T1N2M0期为(95.1±2.2)%,T1N3M0期为(87.9±6.6)%;初治转移及N3期与患者远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放疗远期不良反应中口干不适最常见,发生率为18.6%,其中17.9%为1级不良反应;其次为听觉损伤及牙齿不适等;仅2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表现为听力完全丧失。结论T1期鼻咽癌患者虽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但放疗效果好,精确放疗技术下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并未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放疗计划系统手动赋予以CT图像为基础的肿瘤组织及危及器官准确的均匀体电子密度,研究其对剂量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例术后宫颈癌放疗计划,从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46号报告导出相应器官的体电子密度,转化为相对电子密度后植入计划系统(Monaco5.11, Sweden)的危及器官模块,包括膀胱、直肠、小肠、肾脏、脊髓、股骨头、髂骨,其他组织以人体的平均电子密度代替。原始计划为双弧容积旋转调强(360° VMAT,采用蒙特卡罗算法,计算网格为0.3 cm×0.3 cm×0.3 cm,最小子野宽度为0.6 cm。保持原始计划通量不变,重新计算剂量生成新计划。通过剂量学参数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二维曲线比较两种计划的区别。结果植入体电子密度后生成的计划中(PlanRED),患者绝大部分的靶区剂量参数与原始计划(Planref)之间的偏差<2%,所有靶区D2、D98、Dmean的平均偏差<0.7%,180个数据中只有2个数值在2%~3%。膀胱、直肠、小肠的V20、V30、D1 cm3、Dmean、Planref的平均偏差<0.6%,240个数据中有4个数值>2%。PlanRED的平均跳数比Planref高0.9%,子野总数不变。手动赋予电子密度生成的计划剂量偏高,但符合临床要求。DVH图中靶区、危及器官的二维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两组计划剂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计划系统中手动赋予人体电子密度来生成的术后宫颈癌计划与原始计划剂量整体偏差<2%,符合临床要求,为实现MRI直接用来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的T2WI-TSE-BLADE序列上测得食管癌肿瘤长度与手术病理标本长度相关性与一致性,探讨BLADE序列在确定食管癌放疗靶区范围的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并行术前食管MRI检查的36例初治患者资料。将CT、DWI序列、BLADE序列图像导入Monaco系统,比较3种影像学基础上测量的肿瘤长度与病理长度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采用ANOVA分析不同医师在不同影像学图像上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性。结果基于CT、DWI、BLADE序列测量肿瘤长度与病理标本长度的R值分别为0.467、0.723、0.896。一致性分析显示BLADE序列与病理标本长度所有差值全部落在95%界限内。BLADE序列与实际肿瘤长度的一致性及相关性均优于DWI序列及CT (P<0.05)。4位医师使用DWI、BLADE图像得出的体积均小于CT图像(P<0.05)。不同医师在3种影像学图像上勾画的GTV相近(P>0.05),但4位医师在BLADE序列上勾画的GTV更接近(P>0.05)。结论BLADE序列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食管癌上下界以及减少不同医师之间勾画GTV差异,有效地提高个体对靶区勾画范围认识的统一性。BLADE序列可能作为放疗精准靶区勾画的重要影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