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临床上较罕见,容易误诊为皮肤其他常见的良性肿瘤而做常规切除,应加强超声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为临床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价值。为探讨DFSP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术前诊断、降低复发风险,现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7月收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超声表现:右侧胸壁处皮肤层见混合回声结节,大小约12 mm×24 m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回声欠均匀,内见条索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节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超声 钼靶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性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似纤维肉瘤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MMS手术 病理特点
  • 简介:患者男,16岁。12岁时曾接受腹壁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1个月前在外院行腹壁肿块切除术。病理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术后见刀口瘢痕周围皮肤稍隆起,无疼痛。因疑有肿瘤残留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正常,腹壁脐左上有一长约3—4cm的皮肤瘢痕,瘢痕周围皮肤稍隆起,质韧,无红肿,无压痛。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腹壁 肿块切除术 皮肤瘢痕 病理结果 周围皮肤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少见的皮肤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DFSP常发生在躯干、四肢,其次是头颈部,其发生于乳腺皮肤的比较罕见[1-2]。同时,DFSP临床常表现为突出于体表的结节状软组织肿物,一般能较早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影像学报道相对较少。为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现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诊断的1例乳腺DFSP报道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于2015年1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物,偶有胀痛不适,并于2015年10月以“左乳房肿物”收住天津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科。

  • 标签: 乳腺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15年的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发现治疗中首次手术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治疗治疗手段的优势与不足,希望为DFSP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DFSP 病例分析 治疗手段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很低,而发生于阴囊部位的巨大DFSP很罕见。DFSP具有恶性程度低、易复发等特点,现笔者结合治疗DFSP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 标签: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阴囊 Mohs手术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不明,发病年龄为20~40岁,男性略多见,好发于躯干和下肢皮肤[1]。其发生于乳腺皮肤时,临床容易误诊。现将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早期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降低临床误诊率,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方法收集30例临床资料完整被诊断为DFSP的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0.97±18.8)岁。术前80%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均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vimentin阳性率为100%,SMA、S-100蛋白阴性率为100%。16例行局部切除术,其中复发10例(62.5%);14例行扩大切除术,其中复发2例(14.3%)。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强调规范手术治疗重要性,探索新的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茎海绵体纤维肉瘤极其罕见,现对1例该病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因涉及患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仅行阴茎海绵体肿块切除术,术后虽给予辅助化疗,但仍很快复发、远处转移,预后差。

  • 标签: 阴茎疾病 纤维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RPLS)是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以下,但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则是最常见的类型。因其症状隐匿,发现时多数肿瘤体积巨大且与邻近脏器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彻底切除较困难,往往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化疗效果不佳,因此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点。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黏液样脂肪肉瘤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肝肉瘤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肝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工作中可能容易误诊,因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例乙肝合并肝肉瘤癌患者,叙述诊治过程,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肝脏 肉瘤样癌 乙型肝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转移性上皮血管肉瘤(EA)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小肠转移性EA的临床资料,进行光镜及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的3例小肠转移性EA。结果小肠转移性EA发病年龄36~80岁(平均62岁),男3例,女2例。临床出现腹痛2例、黑便2例、贫血及钡灌肠异常1例。原发病灶2例来源于大腿软组织,2例来源于脏器-肝和肺,1例原发灶不详。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原发性EA病灶相似,均表现为巢片状或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像、核仁、血窦及血管网结构。免疫表型4例表达CD31,3例表达Fli-1、ERG,2例表达ⅧRAG、CKpan。结论小肠转移性EA临床少见,预后较差,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黑便及贫血等消化道症状,各部位EA均可转移,临床诊断较困难,但病理组织学改变有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呈阳性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小肠肿瘤 上皮样血管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少见伴上皮特征。该文报道1例74岁男性,左阴囊肉瘤切除术后复发,复发肿块镜下示弥漫一致片状排列的上皮肿瘤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MDM2、INI1、p16、H3K27me3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80%;其余CD31、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低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CK8/18、上皮细胞膜抗原、Melan A、S-100蛋白、HMB45、结蛋白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示MDM2基因扩增。复习患者外院原发肿瘤切片示经典DDLPS组织学特征,可见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局部肿瘤细胞亦为上皮。伴上皮特征DDLPS极易误诊,其确诊常需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64岁男性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伴右侧背部疼痛就诊。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大小5.5 cm×4.9 cm×4.0 cm肿块,临近第3肋骨有骨质破坏征象,全身其他脏器、软组织、皮肤均未发现肿块。手术切除右肺上叶及部分第3、4肋骨。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示:Vimentin(+),CD31(+),CD34(+),Ki67(70%+),EMA(部分+),符合肺上皮血管肉瘤诊断,侵犯临近第3、4肋骨。患者于术后6.5个月死于肺转移。肺血管肉瘤非常少见,多为其他部位血管肉瘤转移至肺,原发性肺血管肉瘤更为罕见。肺血管肉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目前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肉瘤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肝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工作中可能容易误诊,因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例乙肝合并肝肉瘤癌患者,叙述诊治过程,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肝脏 肉瘤样癌 乙型肝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道肉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免疫组化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应尽早地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