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西·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形曲线”假说,当然,也有中国的特点。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特征可概括为:城乡收入差距在高位徘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稳定,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显著,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而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除经济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外,主要是双重经济体制并存、初次分配中重资本轻劳动、二次分配举措力度不够以及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等。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可以从完善市场体制及机制,健全初次分配制度,改进税收制度,加快垄断企业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
简介:摘要: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发展的标志,同样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提高,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问题随之升温。虽然现在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仍然谈不上是公平的。本文就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等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和高等学校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随后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引发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分别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政策的偏斜和信息流通的不对等。最后,从完善补偿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完善法律法规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以期解决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对高等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简介:卡尔森·玛西亚和英格兰·宝拉所著的《不平等的美国社会阶层与家庭变迁》,2011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该书探讨了美国家庭变迁的模式及其是如何适应一个越来越不平等的美国社会的。书中各章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美国家庭的变迁结构或变迁行为。从20世纪开始,美国家庭经历了复杂多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比以前更为不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接受教育、社会阶层和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不平等仍然是最为显著的。书中卡尔森和英格兰选择了一些关于家庭生活如何变化适应并影响美国社会经济差别的主题。其中一些变化是教育领域增长的不平等或者社会流动困难性的产物,而家庭模式的变迁则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不平等现象。
简介:摘要:经济发展的现实过程伴随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势必对环境压力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但这方面的探究迄今为止相对较浅,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简介: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降低工资不平等。因此,本文的研究挑战了90年代共识的悲观论点,并丰富了有关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对于工资不平等影响的研究。
简介:摘要: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包容性金融体系,旨在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全面、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在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简介:近来,随着城镇医疗救助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医疗救助给付的公平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8-2012年28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测量与分解法,考察了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不平等性地区差异的构成因素和贡献因素。结果发现:城镇医疗救助给付存在比较严重的"横向不公平"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的地区不平等性日趋显著。其中,从地区特征来看,给付水平的不平等性主要来自地区内,以东部地区不平等最为严重。从给付结构来看,"一次救助"(资助参保)较"二次救助"(大病救助)不平等性更为凸出。本研究还发现,加大"一次救助"人均给付的投入力度,有助于降低总体给付的不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