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近期疗效。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8月为限,对我院5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佩戴框架眼镜进行治疗,实验组(n=26)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对比治疗后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青少年患者的视力及屈光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包括体内在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因爱美的天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在积极地寻找改变自身外部形象的途径和方法,如何科学的进行形体训练?本文通过各方面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时期美体塑形是完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趋于低龄化且发展迅速的态势严峻,防控工作目前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控制近视眼发展是眼视光学领域的重点工作,而角膜塑形术在该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角膜塑形术在精准度、严谨度、纵深度、持久度以及安全监控度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以及角膜塑形术的管控策略、联合应用及特别注意事项,以期展示近年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眼的新进展,提高临床认识水平,拓展研究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5-318)
简介:摘要:评价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我院眼科门诊改为我院角膜塑形镜验配中心门诊 2013 年 1 月 -2014 年 6 月 收治的 12-18 岁轻中度近视患者 160 例 320 眼,随机分组,观察组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分别在配戴后 2 年,观察两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变化。 结果 在戴镜 2 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矫治效果显著。结论 角膜塑形镜具有快速、安全、可逆的特点,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男护士工作形塑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0所三级医院250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形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男护士工作形塑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31份,有效回收率为92.4%。结果231名男护士工作形塑量表总分为(57.54±8.4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个人月收入、自我效能是男护士工作形塑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护士工作形塑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年龄、学历、个人月收入、自我效能水平对其有影响。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形塑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组织层面为男护士提供支持,提高其工作形塑行为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rtho-K镜)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55例11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7d,1、3、6mo五个时间点利用OQASTM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Topolyzer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分别获得各参数:眼散射指数(opticalscatteringindex,OSI)、MTF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ratio)、OQAS值(OV100%、OV20%、OV9%)、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ndexofhighestasymmetry,IHA)、高度离心指数(indexofhighestdecentration,IHD)和不规则指数(aberrationcoefficient,ABR)。结果:角膜塑形镜戴镜前裸眼视力为0.21±0.13,戴镜后7d,1、3、6mo分别为0.48±0.15、0.72±0.14、0.93±0.13、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I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Fcutoff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rehlratio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V9%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HA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分别为4.13±3.59、19.11±15.38、17.78±17.12、34.18±23.34,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HD配戴前与配戴后7d,1、3、6mo分别为0、0.02±0.01、0.02±0.02、0.03±0.02、0.03±0.01,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R配戴前与配戴后7d,6mo分别为0.29±0.51、1.23±0.71、2.10±0.59,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引起视觉质量的下降,但下降程度轻微。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效果确切,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调节参数及隐斜度的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及近视发病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角膜塑形镜配戴前后调节参数资料完整的患者51例(102眼),比较角膜塑形镜配戴前、配戴后1、12个月或以上的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隐斜度的变化。对角膜塑形镜配戴前及配戴后1、12个月的调节滞后、负相对调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正相对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隐斜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均达1.0,1个月时正相对调节力为(-3.87±1.64)D,12个月时为(-4.39±1.45)D,均较配戴前[(-2.14±1.30)D]明显提高(F=32.515,P<0.001);调节滞后量较配戴前降低(H=16.351,P<0.001);双眼调节幅度较配戴前明显提高(F右眼=22.95,P<0.001;F左眼=18.10,P<0.001);40 cm处隐斜度较配戴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1,P=0.040);负相对调节力、双眼调节灵敏度及5 m处隐斜度配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的正相对调节力明显增强,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改善调节滞后,减少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正相对调节力下降可能是青少近视发病的病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据患者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近视改善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可改善近视,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率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据患者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近视改善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可改善近视,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率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远期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7月到2024年7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50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自250例患者,时间顺序前者为本文对照组,后者则设定为本文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用框架眼镜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则采取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针对两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和记录。结果;本文观察组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采取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6个月后,远期治疗效果开始显现,由于本文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相对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在近视患者长期治疗中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