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蒸发光检测法建立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Extend-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三乙胺溶液(40∶6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30μL;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97℃、空气流速为3mL·min-1。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对叶百部碱的质量浓度为0.02~0.30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在2、8、12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10%~30%、50%~70%、80%~100%,均符合规定。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具有代表性,可作为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简介: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TARL)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A)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AA,观察TARL灌胃给药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跖肿胀及大鼠体重的影响;MTT法检测TARL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分别以Griess试剂法和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观察TAR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和IL-1的影响。结果:TARL显著抑制大鼠继发性足肿胀,增加大鼠体重,而对原发性足跖肿胀仅呈抑制趋势;体外试验中TARL浓度依赖性抑制ConA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LPS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和IL-1。结论:TARL对大鼠AA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机体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相关性肝损害的血液系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2019年间收治的77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血生化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等,并根据服药史将患者分为PA组、其他中药组和西药组。同时建立野百合碱诱导肝损害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肝功能、肝组织HE染色和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服用PA患者24例,服用其他中药患者24例,服用西药患者29例。PA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较其余两组患者低(P < 0.05),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其他中药组患者(P < 0.05)。PA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为(84.11±26.91)×109/L,显著低于正常下限,且与其他中药组和西药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PA组患者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度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PA组患者D-二聚体为(2.62±1.93)mg/L,高于正常值上限,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P < 0.01);同时PA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 < 0.01)。在野百合碱诱导肝损害小鼠模型中可以观察到小鼠在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后,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P < 0.01)。结论PA相关性肝损害外周血小板降低,此类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较其他类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低。PA相关性肝损害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潜在血栓形成风险。
简介:本研究选用TN86的不同烟碱转化株系,在相同的栽培、田间管理以及晾制方式下,选取生物碱组成差异明显的烟叶样品进行高温贮藏,测定贮藏前后烟叶TSNAs含量,探究贮藏过程中TSNAs积累及与生物碱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前取自90株烟叶的4类生物碱株间差异明显,且以烟碱和降烟碱株间差异最大。控制待测样品总生物碱、NO3-N和NO2-N含量相近,45℃高温贮藏12d后,TSNAs含量远高于贮藏前。与贮藏前相似,NNN和NNK在贮藏期间的增加量分别与其前体物降烟碱和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降烟碱含量的提高,仲胺类降烟碱形成的NNN增加量显著大于叔胺类烟碱形成的NNK的减少量,使总TSNAs含量增加。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烟碱转化导致降烟碱比例增加是影响高温贮藏后TSNAs形成的主要因素。在烟叶总生物碱、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生物碱组成差异对贮藏过程中TSNAs积累有重要影响。
简介: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引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英国和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与舍PAs植物或草药相关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或肝损害的报道。全球约有6000余种植物舍PAs,主要为4个科某些属的植物,即(1)菊科的千里光属、橐吾属、泽兰属、菊三七属和蜂斗菜属;(2)紫草科的所有属;(3)豆科的猪屎豆属;(4)兰科的羊耳蒜属。我国有38种中草药舍PAs,常用的有12种:千里光、狗舌草、菊三七、款冬、佩兰、泽兰、山紫菀、紫草、天芥菜、野百合、猪屎豆、羊耳蒜。PAs本身的毒性极低,但其代谢物有肝毒性。PAs致肝毒性的摄入量,成人通常为每日数毫克至数百毫克,但WHO认为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每日最低摄入量为0.015mg/kg,即相当于70kg体重成人每天1mg。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水、黄疸、肝大。肝小静脉闭塞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有报道用糖皮质激素或肝素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尚待研究。作者认为,我国应加强舍PAs植物致中毒的教育和监测。
简介: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碱(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碱(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简介: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温度变化对长春花生物碱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将60d龄长春花放在温箱内在30℃和40℃下培养,测定短期(小时)温度变化对长春花生物碱代谢的影响,在20℃、25℃和35℃温度下培养,测定长期(天)温度变化的影响。在短期的40℃胁迫过程中,文朵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但经6h处理后文朵灵和长春质碱恢复至30℃培养条件下长春花的水平。40℃高温处理2小时后,长春花根部的长春质碱含量提高了近40%。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可以持续促进文朵灵和长春质碱的含量,且20℃下含量高于25℃条件下,35℃条件下积累的含量最高。对于较长时间的长春碱,培养的温度越高其含量出现的峰值越早,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长春新碱在长时间处理过程中持续获得积累,并在35℃条件下积累的水平最高,到16天时其含量达到了0.027mg·g-1。这些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长春花生物碱的积累,同时这种积累特点也与处理时间紧密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络活血丸中毒性生物碱士的宁的半定量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为展开剂,稀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士的宁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有相同同颜色斑点,阴性无干扰;限量检查结果中,供试品色谱中士的宁的斑点小于对照品的斑点,通络活血丸中士的宁的检测限为5.28μ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通络活血丸中士的宁的半定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