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胸外科手术中应用非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其均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非气管插管)和B组(气管插管),比较组间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水平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最低SpO2(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中最高PaCO2(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要高于B组,且A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引流时间均要短于B组,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中应用非气管插管的效果更佳,该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助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换瓣术后妊娠剖宫产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母婴安全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一2013年1月212例风心病换瓣术后妊娠剖宫产患者行全身麻醉。静脉诱导依次缓慢推注用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1mg/kg、维库溴胺0.064~0.1mg/kg在2min内完成诱导。术者开始手术的同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呼吸机控制呼吸,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舒芬太尼20μg,静脉泵入丙泊酚5~8mg/(kg?h)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和5min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5和10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全组胎儿娩出时间均≤10min胎儿娩出后1和5min时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对母婴无明显影响,术中循环稳定,无1例发生心衰,胎儿娩出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换瓣术后妊娠剖宫产术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患者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ASAII~III级的老年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麻醉时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对照组采用快速诱导插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T0(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5min)的HR(心率)及MAP(平均动脉压)、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诱导前相比较,观察组诱导后各点的HR、MAP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其诱导后HR在T1时无明显变化,余各点均升高,MAP各点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相比较,对照组在T2、T3、T4时HR、MAP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麻醉患者来说,咽喉表面麻醉慢诱导气管内插管更为安全,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
简介:目的观察康复新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86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予以康复新5ml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三天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对照组(n=43,予以生理盐水5ml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三天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和3天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雾化吸入能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明视插管软镜应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时气管插管深度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I或II级,随机分成三组(n=30)A组、B组和C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以套囊过声门后再入2cm为正常深度,A组在软镜下调整气管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cm,B组以正常深度再置入2cm,C组再置入4cm。插管完成后头后仰置入支撑喉镜。记录后仰前后气管导管门齿至声门距离及导管尖端至声门。听诊后仰前后患者双上肺呼吸音,观察气道压变化。计算气管导管在声门处位移。结果三组头后仰后气管导管门齿至声门距离均较后仰前显著延长(P<0.05)。C组头后仰前气道压增高明显(P<0.05)。B组头后仰后导管尖端至声门的距离,较A、C组明显短(P<0.05)。结论经明视插管软镜引导下置入气管导管至隆突上2cm,可预防支撑喉镜手术气管导管尖端误入一侧主支气管或套囊脱出过多影响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