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先后采用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和B超进行诊断,最后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方式针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情况。结果输尿管结石检出的位置大致出现在输尿管上段、输尿管中段及输尿管下段三个位置,其中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的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为96.7%,B超技术的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为88.3%,两组检出方式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具有较高的输尿管结石检出率,是输尿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建技术(CPR)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统计胸部DR片发现肋骨骨折数量及部分布,判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胸部DR片诊断了69例(83.1%)共计197条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DR平片漏诊的14例(16.9%)共计29条肋骨骨折,发现DR片未发现的其它骨折5例。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均优于胸部DR平片,能够准确、多角度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肿物患者56例,将其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来源于甲状腺的11例,其中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囊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来源于淋巴组织1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瘤5例,淋巴结核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来源于唾液腺7例,其中唾液腺癌2例,唾液腺良性混合瘤5例;其余24例中,有颈部毛细血管瘤3例,甲状舌骨囊肿2例,皮下脂肪瘤3例,颈部神经鞘瘤4例,颈部腮裂囊肿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颈部动脉体瘤4例。颈部肿物的CT影像学特征与肿物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并且不同颈部肿物的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有所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0例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患者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等部位的血管腔直径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计算,并记录患者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为98.86%,特异度为96.0%。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43%与92.31%。与冠状动脉远端的血管检查结果相比,近端的各指标均更加优秀。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无创的特点,且研究的数据表明其灵敏度与特异性都较高,是一种优秀可靠的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全肝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为单发,多发5例。结论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肝血管瘤,是临床诊断肝血管瘤的有效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CTVE)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临床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38例和非胃癌患者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比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CTVE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分别为94.74(36/38)、83.33%(5/6)、97.30%(36/37)、71.43%(5/7)和93.18%(41/44)。此外,CT诊断1例假阳性病患均为胃溃疡患者,CT诊断出现2例假阴性患者为胃癌患者病变范围较小,肿瘤侵润较浅。。结论多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对于早期胃癌病变位置较局限和肿瘤侵润较浅的患者会出现假阴性,临床诊断时应当加以注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23s、40s、65s。分别测量各期正常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依照CT征象诊断胰腺癌并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本组100例,胰头部83例,胰腺体尾部17例。显示肿块影57例,病灶直径大小为1cm~2.5cm,肿块影的强化特点为①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在胰腺期显示清晰。②病灶略有强化,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在胰腺期略有强化。③病灶均匀强化,在动脉期略有强化,胰腺期均匀强化。43例只显示总胆管及胰管略有扩张,总胆管下端截然中断,局部未见明显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4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46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与最终诊断结果的异同,总结两种诊断方式的优缺点。结果经螺旋CT检查后,阳性31例(67.3%),阴性15例(32.6%),假阳性0例,特异性46例(100%);骨转移类型混合型6例,成骨型9例,溶骨型16例。X线检查结果阳性20例(43.4%),阴性22例(47.8%),假阳性4例(8.6%),特异性42例(91.3%),骨转移类型混合型3例,成骨型6例,溶骨型12例。结论螺旋CT检查的可信度与准确度均高于X线检查,是检查肿瘤骨转移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