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凯里市气象局2006~2022年酸雨降水日采样监测数据,选择统计学方法分析当地酸雨变化特征,并给出了几点防治措施。结果表明:2006~2022年凯里地区年降水平均pH值为5.6,整体以增加趋势为主,平均每年以0.1143的速率递增,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pH值增加趋势极为显著;年内pH值以冬季pH值最小,其次是春季,而夏季和秋季pH值相当;凯里地区酸雨天气平均出现频率为38.3%,整体以下降趋势为主,平均每年以4.85%的速率递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递减趋势极为显著;尤以冬季出现酸雨天气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而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可分别从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控制工业燃煤、做好污染物排放处理、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出发开展酸雨防治。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2010-2019年华南地区深圳站的酸雨观测资料,首先对华南地区近10年酸雨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近10年PH值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酸雨和强酸雨出现频率整体上呈上升变化趋势,酸雨频率与强酸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年份均为2019年,酸雨出现频率为72.92%,强酸雨出现频率为42.71%;酸雨频率从大到小季节排列是: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而强酸雨频率从大到小季节排列是:秋季>冬季>春季>夏季。酸雨会使得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减少,还会使微生物活性下降,并削弱土壤呼吸强度,从而减少土壤CO 2排放量。
简介:矿山废石堆体内部酸碱性变化对治理矿山废石堆体引起的污染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磷矿废石和煤矸石为例,开展XRD和中和能力(ANC/BNC)测定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推算出100年后磷矿废石堆体和煤矸石堆体内的酸碱性。结果表明,1kg磷矿废石需0.206molHNO_3使之中和,磷矿废石对酸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100年内酸雨(pH≈4.5)提供的H+不足以中和磷矿废石中碱性物质,堆体内部水分的pH值将长期维持在自然pH条件(pH≈8.6);煤矸石堆体内部呈酸性(pH≈6.6),1kg煤矸石需0.053molNaOH使之中和,在酸雨的作用下,废水的酸性会逐渐增强,采用投加碱性中和剂方法能够处理煤矸石产生的酸性废水。
简介: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从“情境教学”切入,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和教学实践,试着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情境创设方法,并总结出了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简介:为探索稀土元素镧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以大豆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培养,模拟酸雨和镧处理试材。结果表明,在酸雨(AR1/pH=3.0,AR2/pH=4.0,AR3/pH=5.0)单独作用下,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稀土La(RE1/20mg·L^-1,RE2/60mg·L^-1,Rb/100mg·L^-1)单独作用下,生长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规律。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RE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苗生长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RE2、RE3与AR对大豆幼苗的复合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豆幼苗的Chl含量和Pn,与其他生长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AR、RE及AR+RE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其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简介:院通过研究海洋监测技术现状,了解国内与国外的监测技术差距,指出其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监测能力、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方面,想要海洋监测中立足,必须要有自己的新技术,目前最欠缺的技术就是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石油类污染物和营养特征污染物的在线实时监测技术,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必然会给海洋监测带来很大的技术变革,改变外国技术市场垄断的极端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