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眼压与视力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的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的眼压有效恢复,使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6例(8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3例(43眼)。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升患者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0例行小梁切除术,病例组23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联合手术组术前视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眼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滤过泡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功能型滤过泡18眼,占90.00%,1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5.00%;1眼呈泡状滤过泡,占5.00%;病例组功能型滤过泡15眼,占65.21%,8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34.78%。并发症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1眼及病例组纤维渗出性虹膜炎3眼,经药物治疗均恢复;对照组眼底小片状出血3眼(15.00%);病例组5眼(21.73%),均未累计黄斑区。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但需提高术者技术及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简介:主要研究了解析Besov型空间Bsp在Bloch空间B的闭包问题.同时,给出了一个相关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胸患者行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0年-2017年我院收治创伤后气胸和自发性气胸患者66例纳入研究范畴,所有患者均行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60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差中转开胸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5例。主要并发症纵膈损伤致血胸1例,行开胸止血;引流管滑脱至皮下2例;全身皮下气肿3例;术后肺部感染5例。结论气胸患者行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效果较好,但需注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的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暴露的发生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护理人员较为常见的职业暴露为针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职业暴露。按照防止职业暴露的相关规范,要求对于已经使用过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应该直接丢放到利器盒里,但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采用的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尽管采用的是一次性注射针头,但胰岛素笔会重复利用。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胰岛素注射针头取下,但是由于注射针头较短,护理人员用手直接取下的过程中会遭受针刺伤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