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复位失败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21例复位失败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Gartland Ⅲ型7例,Ⅳ型14例。手术在肘关节造影C臂机透视下进行,初始复位失败后行经皮撬拨技术辅助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后分别测量Baumann角、侧位肱头角评价复位质量,Flyn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5~45 min,平均36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8周,平均4.2周。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4%。结论克氏针撬拨技术是儿童骨折复位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对初始复位失败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该技术治疗,通过杠杆原理可以有效复位移位的骨折,操作安全、简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框/WD-40域蛋白7(FBXW7)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25例,男70例,女55例,年龄[M(Q1,Q3)]为64(57,70)岁;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预后资料,分析FBXW7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2)在cBioPortal数据库检索与免疫治疗相关的NSCLC数据集,共261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免疫治疗队列,男120例,女141例,年龄66(57,73)岁;其临床数据及基因突变数据均从cBioPortal数据库下载,分析FBXW7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3)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 030例NSCLC患者转录组和基因突变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作为TCGA队列,男633例,女397例,年龄为67(60,73)岁;分析FBXW7突变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其影响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125例NSCLC患者中,FBXW7突变率为5.6%(7/125);7例患者的FBXW7突变类型均为截断突变,在接受免疫治疗后,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 1例,客观缓解率(ORR)为4/7,疾病控制率(DCR)为6/7。FBXW7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0个月(95%CI:7.0~22.0个月),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4.0个月(95%CI:2.0~11.5个月)(P=0.04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BXW7突变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免疫治疗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M(Q1,Q3)]为17.8(11.5,29.3)个/Mb,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5.7(3.0,10.4)个/Mb,P=0.001]。TCGA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为15.9(4.2,28.1)个/Mb,基因插入或缺失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192.5(70.8,535.0)个,单核苷酸突变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363.0(194.8,534.8)个,均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5.6(3.2,8.9)个/Mb、53.0(12.0,131.0)个、83.5(34.0,178.0)个(P=0.002、0.008、P<0.001),表明FBXW7突变型肿瘤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可能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FBXW7突变与T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表现为T淋巴细胞受体复合物与信号传导的激活。进一步对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分析发现,FBXW7突变型肿瘤的CD8+T淋巴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8%,14%)、8%(4%,11%),均高于FBXW7野生型肿瘤的7%(4%,12%)、4%(1%,8%)(P=0.049、0.046)。结论FBXW7突变型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FBXW7基因突变具有作为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cTURBT)后同步放化疗的三联治疗(TMT)方案对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拟行TMT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强烈拒绝RC;②性别不限,年龄<80岁;③肿瘤大小不限,可经尿道完全切除膀胱肿瘤,切除肿瘤后可改善肾积水;④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可合并原位癌;⑤反复复发的T1G3(或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或cT2~4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⑥术前胸腹部CT或MRI等检查未见明确转移;⑦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①肿瘤侵犯膀胱颈或前、后尿道;②有膀胱挛缩、严重尿道狭窄等储、排尿功能异常;③影像学检查提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④电切术后肾积水无改善;⑤有明确的放化疗禁忌证;⑥伴不可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纳入患者行cTURBT后,采用紫杉醇(第1天,50 mg/m2)联合顺铂(第1~2天,20 mg/m2)化疗同步放疗(2 Gy/次/天)的诱导治疗4周,经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无复发、转移后再采用上述放化疗方案巩固治疗2.5周(放疗总剂量为64 Gy)。记录TMT组的放化疗不良反应,采用FACT-P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评估膀胱复发、远处转移。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我院79例行RC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7例,女12例;年龄44~86岁。RC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随访RC组术后肿瘤进展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TMT组和RC组的生存率,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TMT组共纳入30例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龄32~76岁。临床分期cT1期7例(23.3%),cT2期19例(63.3%),cT3期、cT4a期各2例(6.7%)。治疗中共发生放化疗不良反应132例次,其中Ⅳ级4例,无肠漏和因并发症死亡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12个月FACT-P量表中负面问题评分分别为(3.22±0.67)分、(1.30±0.63)分和(0.87±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081,P<0.001)。26例(86.7%)成功保留膀胱,2例(6.7%)行挽救性RC,2例(6.7%)膀胱复发后拒绝治疗死亡。TMT组和RC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5(6.8~44.5)个月和35.5(18.8~53.3)个月(z=-1.998,P=0.046)。至随访结束,26例保留膀胱患者中存活4、5、6年者分别为8、4、2例。TMT组7例(23.3%)出现膀胱复发,3例(10.0%)出现远处转移,因病情进展死亡6例(20.0%)。TMT组和RC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和80.0%(χ2=1.047,P=0.306),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80.0%(χ2=0.482,P=0.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T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方案用于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高,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肿瘤控制良好,可作为RC的补充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雨课堂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泌尿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试验组采用雨课堂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采用考核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基础理论[(41.10±4.46)分比(37.65±4.07)分]、病案分析[(22.28±3.65)分比(19.20±2.88)分]和总分[(80.95±7.37)分比(74.20±6.24)分]方面成绩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3.15±0.88)分比(2.00±1.08)分]、活跃课堂气氛[(3.15±0.81)分比(2.15±0.93)分]、提高学习效率[(3.00±0.79)分比(1.80±1.20)分]、使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记忆[(3.25±0.79)分比(1.75±1.02)分]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55±0.60)分比(1.95±1.10)分]方面的评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雨课堂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泌尿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ME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康柏西普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房水VEGF、SDF-1,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 <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房水VEGF[(138.71±16.82)ng/L]、SDF-1[(415.18±24.87)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EGF(276.13±15.96)ng/L、SDF-1(526.06±22.91)mg/L](t=39.76、21.98,均P < 0.00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厚度[(339.52±30.12)μm]、最佳矫正视力(0.47±0.08)分别与对照组[(398.65±28.23)μm、(0.3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61,均P < 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6/45)比11.11%(5/45),χ2=0.10,P > 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ME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房水VEGF、SDF-1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2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每组39例。A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B组给予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89.74%,35/39)高于B组(71.79%,28/39),P=0.044。治疗后,A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B组,血清IgG、IgA水平高于B组(t=29.48、42.53、9.96,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6/39)与B组(20.51%,8/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有利于提高疗效,抑制血管新生,可改善免疫功能,并具有安全性。
简介:摘要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常含有絮状物与黏液,以往使用纱布过滤会造成细胞损失。二硫苏糖醇(DTT)可用于处理BALF黏液,有助样本液化与细胞分散,但其对免疫细胞活率和表面标志物的影响罕见报道。本研究设置浓度梯度DTT对结核患者BALF进行预处理,结果显示0.05%终浓度DTT处理肺结核患者BALF时,可在分散细胞同时,不影响细胞活率及淋巴细胞抗原流式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针对mCRPC,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二线治疗4例(18.2%),三线治疗10例(45.5%),四线治疗4例(18.2%),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212.5)U/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122.5)g/L,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9/L,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最多6个周期。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O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疼痛进展时间,根据镭-223治疗前经历的治疗线数分层分析OS、rPFS、PSA进展时间等。同时分析镭-223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2例采用镭-223治疗平均2.7(1~6)个周期,共4例完成6个周期;12例(54.6%)治疗≥3个周期,10例(45.5%)治疗<3个周期。13例(59.1%)单独采用镭-223治疗,9例(40.9%)联合其他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化疗1例,恩扎卢胺2例,奥拉帕利3例,磷酸雌莫司汀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本组中10例(45.5%)死亡,均死于疾病进展;22例中位生存时间11.0(2.2,19.8)个月。3例(13.6%)、7例(31.8%)、3例(13.6%)、1例(4.5%)分别于治疗后2、3、4、10个月出现影像学进展,余8例(36.4%)均未出现影像学进展,22例中位rPFS为4.0(3.1,4.9)个月。4例(18.2%)出现PSA缓解,其中3例(13.6%)后期PSA再次升高,1例(4.5%)PSA持续稳定下降;22例中位PSA进展时间为3.6(2.2,5.1)个月。15例(68.2%)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其中5例(22.7%)后期出现疼痛加重,10例(45.5%)疼痛持续缓解;22例疼痛进展时间中位值5.5(3.5,7.6)个月。本组无骨折患者,无因疼痛行放疗或手术患者。7例(31.8%)治疗后ALP较基线下降≥30%。镭-223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15例,68.2%)、呕吐(7例,3.8%)、血小板减少(8例,36.4%)、贫血(6例,27.3%)、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4.6%),均为1~2级,无≥3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者。结论镭-223治疗mCRPC患者疼痛缓解率高,可延长OS、rPFS及PSA进展时间;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扫描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程度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在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选择DCE-MRI注射对比剂后第一期图像评价BPE。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BPE程度与临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BPE程度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间、绝经与否的差异。结果入组病例199例,包括Luminal A型32例,Luminal B型118例(其中HER-2阳性48例,HER-2阴性70例),HER-2过表达型24例,基底样型25例。BPE程度与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层呈负相关(P<0.05);BPE程度与患者身高无显著相关性;BPE程度与患者绝经与否呈正相关(P<0.01),绝经患者BPE以极少或轻度强化为主,未绝经患者BPE以轻、中度强化为主,部分为重度强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PE程度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存在相关性(P<0.05),但组间分析结果显示BPE程度在各分子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将BPE程度合并后分为极少强化+轻度、中度+重度两组并观察组间差异,结果显示BPE程度在各分子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结论乳腺磁共振BPE程度与患者年龄、体质量、BMI、绝经与否具有相关性,BPE总体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存在相关性,但分组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多态性、循环水平与乳腺癌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820例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到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年龄和居住地与病例组匹配的90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采用三个广泛关注的MCP1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24611、rs2857656和rs4586构建工具变量,分析趋化因子MCP1循环水平与乳腺癌的关联性。结果MCP1 rs1024611(OR=1.26,P=0.002)、rs2857656(OR=1.23,P=0.006)和rs4586(OR=1.23,P=0.003)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SNP rs1024611(β=1.194,P<0.001)、rs2857656(β=1.221,P<0.001)和rs4586(β=1.137,P<0.001)的罕见等位基因与MCP1循环水平呈正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显示,MCP1循环水平每增加23.7 pg/ml,乳腺癌风险增加0.25倍;MR分析显示,MCP1循环水平的每增加23.7 pg/ml,乳腺癌风险增加0.20倍。结论MCP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MCP1循环水平升高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MCP1可作为乳腺癌早期预测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