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南亚果实蝇是世界性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市发生为害,对瓜果作物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0、14、18、22、26、30、34℃7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南亚果实蝇卵、幼虫生长发育历期,并推算出相应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结果】南亚果实蝇卵、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36、2.43、7.64℃,卵期、幼虫期蛹期有效积温分别为20.21、187.69156.65日度。完成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是7.64℃,有效积温为364.55日度。当温度达到34℃时,卵发育历期相对延长,而蛹则不能正常发育,无法羽化为成虫。【结论与意义】在10~30℃,南亚果实蝇卵、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速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2630℃下,卵、幼虫发育历期均显著短于其他各处理温度发育历期。该试验结果为了解南亚果实蝇发育温度极限进一步开展该害虫适生性分析提供基础信息,进而为制定该虫检疫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南亚果实蝇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 简介:【目的】甜瓜棉花均是棉蚜烟粉虱适宜寄主,瓜套棉种植模式为2种害虫混合危害提供条件,该模式下哪种害虫具有竞争优势值得探讨。【方法】通过田间定点调查室内行为学观察,研究吐鲁番地区瓜套棉种植模式下棉蚜烟粉虱发生动态竞争干扰。【结果】田间观察分别于20112012年进行,在瓜套棉种植模式棉花、甜瓜上,棉蚜发生期较烟粉虱早,但随着烟粉虱田间种群数量增加,对棉蚜产生明显干扰竞争作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烟粉虱成为田间优势种群。室内行为观察表明,2种害虫共存状态下均表现出以烟粉虱为优势竞争作用,主要行为表现为通过触角、足驱赶行为进入棉蚜活动区域干扰等。当虫量低于4头·皿~(-1)时,无论棉蚜烟粉虱哪种昆虫先接入,相互间影响干扰都很少。当2种昆虫数量均增加到8头·皿~(-1)时,烟粉虱成虫以触角、足等干扰棉蚜行为频次显著增多。不同定殖时间下,无论棉蚜烟粉虱哪种昆虫先接入,随着定殖时间延长,烟粉虱通过触角、足以及进入棉蚜活动区域驱逐干扰棉蚜行为都呈递减趋势。【结论】在瓜套棉种植模式下,烟粉虱较棉蚜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 标签: 瓜套棉 棉蚜 烟粉虱 发生动态 竞争干扰
  • 简介:【目的】稻水象甲是水稻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对外检疫性对象之一。该虫自2010年传入新疆后,其发生面积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已对新疆水稻尤其是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稻水象甲危害造成产量损失防治阈值的确定对其准确预测预报化学防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尚未见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相关报道。【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比较研究不同虫口密度下水稻有效穗数、单穗粒数、结实粒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稻水象甲在新疆产量允许损失率防治阈值。【结果】田间稻水象甲成虫数量与水稻有效穗、单穗粒数、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与千粒重关系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虫口密度、每公顷穗数、单穗粒数结实率相关性显著,它们是影响水稻产量主要因子。此外,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产量允许损失率为1.1756%,其防治阈值为5.82头·m^-2。【结论】新疆荒漠绿洲稻区允许稻水象甲越冬代虫口密度最大临界值为5.82头·m^-2,高于此值应及时进行防治。

  • 标签: 新疆荒漠绿洲 稻水象甲 产量损失 防治阈值
  • 简介:【背景】柑橘大实蝇是柑橘类果树上重要害虫。预测该虫羽化出土进度、掌握成虫发生动态是指导橘同成虫期防治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在25℃恒温、室内常温和室外网室3种条件下饲养柑橘大实蝇蛹,以逐日观察成虫羽化出土数量;在重庆武隆、四川江油等5个地区共设置240个麦克菲尔(MePhail)诱集器,以糖酒醋液水解蛋白为诱饵诱集成虫,得到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逐日数量橘园成虫诱集逐期数量。【结果】用逻辑斯带模型拟合成虫羽化出土橘园成虫诱集动态,结果表明,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为4月25日、28日30日,盛期持续时间为6d;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分别为5月3日、7日10日,盛期持续时间为8d;在室外网室条件下分别为5月8日、14日18日,盛期持续时间为11d;橘园诱集成虫分别为6月2日、14日26日,盛期持续时间为25d。【结论与意义】随着羽化期温度提高,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期提前,历期缩短,羽化整齐。虽然网室成虫羽化橘园成虫诱集都处于室外条件,但后者始盛期、盛期盛末期比前者分别迟了36、3022d。因此,建议采用室外网室饲养蛹方法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期,若仅凭橘园诱集成虫数据,因其滞后性十分明显,对指导柑橘大实蝇成虫防治意义不大。

  • 标签: 柑橘大实蝇 羽化出土动态 橘园成虫诱集动态
  • 简介:【背景】2006年我国广东地区发现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侵染引起朱槿曲叶病,但有关该病害在朱槿植物上发病率、传播介体-烟粉虱隐种组成尚未见报道.【方法】在广东省广州清远地区对感染CLCuMuV朱槿植株进行抽样调查;利用mtCOI引物扩增鉴定烟粉虱隐种种群组成.【结果】调查表明,广州清远地区朱槿上CLCuMuV发病率分别为53.98%-71.78%38.42%-45.27%.烟粉虱种群均为MEAM1AsiaH7隐种混合种群;广州地区烟粉虱种群中AsiaH7隐种比例为6.25%-17.71%,清远地区AsiaH7隐种比例为76.25%-89.17%.【结论与意义】随着带病植株种植范围扩大以及可传毒烟粉虱隐种扩散,CLCuMuV很有可能大范围扩散流行,应做好防控监测工作.

  • 标签: 广东省 朱槿曲叶病 烟粉虱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于2003年入侵中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蔬菜、花卉果树产业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以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13个省(市)不同地理区域西花蓟马种群175条COⅠ基因进行序列变异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到13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西花蓟马单倍型多样性Hd较高,为0.691,而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为0.00652.总体固定指数Fst为0.24359,基因流Nm为0.78;种群之间固定指数基因交流分析表明,我国各地理种群间可能出现一定分化.种群间AMOVA分析显示,我国西花蓟马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对国内外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我国西花蓟马有2个品系,即温室品系羽扇豆品系,其中羽扇豆品系来源于新西兰荷兰,而广泛存在温室品系存在多个入侵来源.[结论与意义]我国西花蓟马各地理种群发生,既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又与国内蔬菜、花卉、水果等调运以及观光旅游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对西花蓟马有效阻截及其种群扩张趋势监测意义重大.

  • 标签: 西花蓟马 线粒体DNA 基因变异 遗传结构 地理种群 单倍型
  • 简介:柑橘大实蝇是柑橘类果树一种重要害虫,近几年在我国柑橘种植区危害呈上升趋势,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概述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周期、营养状况(饥渴)以及水淹对柑橘大实蝇生物学特性成虫行为影响,柑橘大实蝇成虫幼虫人工饲养技术参数,柑橘大实蝇蛹滞育机制,辐照不育关键技术包括最佳辐照剂量辐照时期,及其在湖北柑橘园柑橘大实蝇防控中应用与示范情况等,并指出了尚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内容

  • 标签: 柑橘大实蝇 辐照不育技术 人工饲料 滞育机制
  • 简介:【目的】薇甘菊颈盲蝽是入侵植物薇甘菊天敌昆虫。CYP4家族基因在专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表达情况,可为薇甘菊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薇甘菊颈盲蝽CY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部位表达情况。【结果】PmCYP4C1基因全长1713bp,其中ORF长1500bp,共编码50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57.44ku,无信号肽;与其他昆虫CYP4家族基因同源性大于40%,与温带臭虫CYP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雌、雄虫各部位均有表达,且都是足部表达量明显地高于其他部位;雌、雄虫表达差异在于雄虫翅膀中表达量明显地高于触角残体,但在雌虫中这3个部位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且雄虫翅膀中表达量显著地高于雌虫,是其2.37倍。【结论】薇甘菊颈盲蝽PmCYP4基因除参与代谢有毒物质外,其主要功能可能是编码与薇甘菊颈盲蝽运动相关酶。

  • 标签: 薇甘菊颈盲蝽 细胞色素P45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产量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rRNACOI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I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小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I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小蜂16SrRNACOI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COI基因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小蜂与蚜小蜂科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小蜂科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小蜂分子鉴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可以为保护云龙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1/16m2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同时利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每年5月10月各采样一次,共采样10次。利用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出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不大。云龙湖水质多年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之间。优势物种中水丝蚓属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浓度,摇蚊幼虫主要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结论】云龙湖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应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保护水质改善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云龙湖 徐州 多样性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产量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rRNA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小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Ⅰ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小蜂16SrRNACOⅠ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COⅠ基因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小蜂与蚜小蜂科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小蜂科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小蜂分子鉴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 简介:[背景]自入侵中国之后,红火蚁已给农林业、健康卫生、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危害。红火蚁在中国入侵、扩散路径方式等仍然是待解决问题。[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14个地区国外1个地区共1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15个红火蚁种群在各微卫星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种群平均表观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Shannon信息指数Ⅰ、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0.2848、0.2708、0.3174、0.262943.63%,研究结果表明这15个红火蚁种群具有比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FST为0.4258,说明有42.58%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表明红火蚁各种群之间有较高程度分化,且遗传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基因流障碍(Nem=0.7442)共同引起。遗传距离D显示,河源种群与其他种群间遗传距离均相对高于其他各种群间遗传距离,表明河源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可能是较为原始类型。[结论与意义]短距离种群主要通过自然扩散方式传播,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有一定相关性;长距离种群主要依靠人为传播,因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成正比。对于长距离入侵事件,监控与检疫是关键预防措施。

  • 标签: 红火蚁 种群 遗传结构 微卫星
  • 简介:行为特征可在外来动物建立种群扩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理解动物入侵,常常需要仔细研究其行为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动物入侵规模在世界各地迅速加剧,有关其行为机制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入侵动物种内攻击觅食等行为具有可塑性,因此它们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环境条件,这对于种群建立维持至关重要;入侵动物与土著物种发生行为互作时,往往占据优势,从而取代土著物种,并有助于其地域扩张;入侵动物长距离扩散可以提高其地域扩张速度,许多行为可与扩散行为结合进一步促进扩张。今后需要加强对入侵动物行为分析,使之全面地融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对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治理能力,而且为探索动物行为奥秘以及动物间行为互作在物种进化中意义提供独特机会。

  • 标签: 动物入侵 行为 可塑性 攻击 交配 扩散
  • 简介: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世界上重要检疫性害虫,通过在14、18、22、26、30、34℃温度下孵化饲养实验,测定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分别是8.0982℃、4.5245℃、4.5245℃、7.4751℃、10.0019℃28.8506、162.7462、145.7249、166.5126、503.8343日度。根据该虫致死温度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测瓜实蝇在中国适生区年发生代数,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48.96%地区发生(气象站点所代表地区),1年发生2-12代,以4~6代为主。

  • 标签: 瓜实蝇 有效积温 适生性 年发生代数
  • 简介:[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青檀绵叶蚜潜在高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山东,江苏北京有零星分布;中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低风险区集中在山西、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结论与意义]青檀绵叶蚜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青檀分布地区预防青檀绵叶蚜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檀绵叶蚜 MAXENT AUC 潜在地理分布
  • 简介:本文以中季稻区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捕食天敌蜘蛛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害虫—天敌—农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害虫管理系统工程原理,处理害虫、捕食天敌与农药三者之间关系。建立了稻纵叶螟—蜘蛛—甲胺磷稻飞虱—蜘蛛—甲胺磷两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绘制它们优化反馈控制策略图,利用微机对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使用时输入当前田间害虫与天敌数量,就可对系统作出即时预测最优决策。该策略确立控制害虫最优性能指标,是使害虫对农作物为害所造成损失与防治费用之和最小,并且使害虫天敌数量处于系统平衡状态。文中比较分析该策略与基于经济阈值常规害虫管理策略,指出了新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天敌数量进行控制管理作用及其意义。

  • 标签: 中季稻 优化管理 农药系统
  • 简介:遗传转化标记是将遗传修饰昆虫从野生型种群中分辨出来根据,遗传转化昆虫鉴定、转化品系维持及其遗传稳定性监测都依赖于可靠标记系统,发展易于应用监测转化标记能够极大地促进害虫遗传防治相关研究。用于遗传修饰昆虫转化标记主要有昆虫眼睛颜色标记基因、抗药性标记基因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等。非果蝇类昆虫首个遗传转化品系鉴定是通过眼睛颜色突变而实现,但大多数昆虫物种没有可用突变体或缺少相应基因信息,从而限制眼睛颜色标记应用。抗药性基因标记虽然能够通过对转化昆虫进行集体选择而大幅度提高筛选转化体效率,但由于其鉴定准确性不高且存在安全性问题,未得到广泛应用。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发展则显著拓宽了能够转化昆虫种类。从水母分离绿色荧光蛋白(GFP)经突变方法获得了多种不同荧光性质突变体,经人为修饰后与适宜强启动子构成转化标记载体,能够有效鉴定更多昆虫物种遗传转化个体,其中应用较多是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此外,从珊瑚属海葵中分离得到红色DsRed标记基因提供多样化红色荧光蛋白选择,在某些生物中DsRed与GFP联合应用表现明显优于GFP突变体,所以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本文着重从眼睛颜色、抗药性荧光蛋白等3个方面阐述标记基因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遗传修饰昆虫 转化标记 眼睛颜色标记 抗药性标记 荧光蛋白标记
  • 简介:【背景】大小蠹属昆虫是重要林木害虫,我国口岸有多次截获记录,确定大小蠹来源地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小蠹检验检疫工作。【方法】测定5种高风险大小蠹(红脂大小蠹、红翅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落叶松大小蠹间大小蠹)共12个样本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基因(COI)部分序列。【结果】利用巢式PCR技术,在不同种类大小蠹样本中均获得了530bp靶标片段,比对分析显示,不同种大小蠹之间COI序列差异显著,同种大小蠹不同个体之间COI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大小蠹可以明显分为2支,其中,间大小蠹单独为一分支,另一分支由红脂大小蠹、红翅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落叶松大小蠹组成;同时,同种大小蠹不同个体来源情况在进化树中有一定体现。【结论与意义】COI基因可以较好地反映样本来源地,对今后制定大小蠹具体检验检疫措施有实际指导意义。

  • 标签: 大小蠹属 COⅠ基因 来源地 分子标记
  • 简介:作为防治或根除重大害虫最为有效手段之一,害虫遗传防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综述不育昆虫技术、雌性致死系统昆虫显性致死技术等经典害虫遗传防治策略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应用情况。近年来,许多新分子生物手段被不断提出并整合到害虫遗传防治策略中,包括归巢核酸内切酶基因、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CRISPR/Cas9系统、Medea元件、Killer.Rescue系统、Wolbachia.细胞质不亲和性系统等。基于这些新工具手段,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启动了下一代害虫遗传防治项目。而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进一步加强害虫遗传防治基础应用研究,从而实现本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外来人侵生物有效狙击.确保我国未来粮食生态安全。

  • 标签: 不育昆虫技术 大规模饲养 染色体移位 遗传定性品系 转座子
  • 简介:本文主要以雪橙Citrussinensis(um)Osbeckcv.XueCheng为研究对象,研究成年雪橙树对印楝素药液吸收速率,印楝素注射雪橙树后在雪橙叶片中富集消解动态,结果显示:采用药水吸收系数评价雪橙树对印楝索水溶液吸收速率日平均吸药量试验结果表明,雪橙树对印楝素水溶液吸收速度在不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以14时至15时为吸药量最高点,吸收值为35.8mL/h,该时段也是试验当天最高温度时段。日平均累积吸药量为221.8mL,药水系数为2.98。不同浓度印楝素注射雪橙树后,在叶片中富集量消解动态一致。印楝素富集量在注射后9一lO天达到了峰值,注射后56天各注射浓度雪橙树叶片中仍能检测到印楝素,而印楝素喷雾处理雪橙树植株叶片在药后7天即无检测量。

  • 标签: 印楝素 雪橙 残留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