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雾化沉积炉制备喷射成形2060高速钢沉积坯,经过锻造后再进行盐浴淬火和回火处理,研究喷射成形2060高速钢及其热处理后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成形2060高速钢沉积坯表面较光洁,无明显宏观偏析,晶粒较细小,晶粒尺寸约为20邮1,沉积坯相对密度在99.5%以上;沉积坯中主要存在M6C和MC两种碳化物相,均匀弥散分布在晶界与晶内以及基体中,氧含量只有1.6×101左右。2060高速钢抗弯强度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淬火温度应低于1210℃。在1170-1190℃下淬火时可获得抗弯强度≥3000MPa、硬度≥70HRC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 标签: 喷射成形 高速钢 力学性能 组织
  • 简介:采用对电解液进行超声分散新型电沉积法,制备超细铜粉,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SL)对所得粉末进行表征,研究电解液中Cu^2+浓度对粉末形貌、粉末粒径以及电流效率影响,深入探讨粉末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生成粉末为弦c结构单质铜;取决于乳化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布,粉末具有鱼骨状和不规则状两种形貌;随着电解液浓度从0.03mol/L增加到0.09mol/L,铜粉平均粒径从0.92μm线性增加到1.8μm,电流效率从65.5%线性提高到91.3%。

  • 标签: 铜粉 电沉积 超声
  • 简介:通过微波烧结制备TiC/6061铝基复合材料,采用TEM、EDS、XRD分析该复合材料结合界面的结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结合界面存在厚度约为100nm扩散型和反应型2种中间层,其与基体和增强相邻接整洁、边界连续、结合紧密。扩散型界面,具有(111)Al//(240)TiC,[011]Al//[001]TiC晶体学位向关系并形成半共格界面;反应型界面,由TiAl和微纳米级Al4W相组成。界面TiAl相热力学形成机理为Al和Ti元素通过扩散方式首先生成TiAl3,之后随Ti元素进一步扩散占据TiAl3中Al位置,最终形成TiAl。

  • 标签: 微波烧结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 热力学
  • 简介:以四氯化锡和氨水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nO2纳米粉体。探讨反应溶液浓度、水热合成温度、水热合成时间和初始溶液pH值对纳米SnO2粉体性能及形貌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对水热合成过程中出现SnO2纳米棒异常现象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nO2纳米粉体均为四方晶系金红石型结构,粉末粒径为5~12nm,呈近球形。在反应溶液浓度0.5~2.0mol/L条件下,随反应溶液浓度升高,制备粉体晶粒平均粒径呈线性增长;在水热合成温度160~22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SnO2粉体平均粒径从5.1nm增大到9.8nm,在200℃时会出现降低;在水热合成时间6~30h条件下,随反应时间延长,SnO2粉体平均粒径增大,在20h时降低;随溶液pH值升高,制备粉体晶粒平均粒径减小。在1.0mol/L、pH值10反应溶液中,在200℃保温20h工艺条件下进行水热合成反应,所制备粉体平均粒径为5.5~8.5nm,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良好。

  • 标签: 水热合成 SNO2 纳米粉体 制备 粒径
  • 简介: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含TiC质量分数为20%~50%Fe基TiC复合涂层。分别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机对熔覆层微观组织、物相、硬度及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TiC质量分数为30%时,涂层组织致密,TiC颗粒分布均匀、部分溶解、尺寸减小;涂层主要是由α-Fe固溶体,FeC,FeB,B4C,B4Si,Cr5B3,TiB以及未溶解TiC等组成;当TiC质量分数为30%时,熔覆层平均维氏硬度为783.8,磨损率为45#钢基体1/38。

  • 标签: 激光熔覆 Fe基 TiC熔覆层 显微组织 硬度 耐磨性
  • 简介:详细分析了喷射沉积影响因素,归纳了建立数学模型、制定统一工艺标准和实行实时控制3种方式来控制沉积体性能。

  • 标签: 喷射沉积 性能控制
  • 简介:基于金刚石钻头干钻时出现较高摩擦热现象,采用MoS2作为胎体润滑剂,用电镀法制备MoS2-Ni复合胎体材料,以减小胎体摩擦因数、降低摩擦热;并研究电镀工艺对MoS2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和低温低压下复合镀层对胎体摩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中MoS2浓度增大,镀层显微硬度和胎体摩擦因数降低,当MoS2浓度大于0.5g/L时,镀层显微硬度和胎体摩擦因数变化不大;随镀液pH增大,镀层显微硬度降低,胎体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当镀液pH增大到4.0后,镀层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胎体摩擦因数达最小值;随镀液电流密度增大,镀层显微硬度和胎体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2.5A/cm2时,镀层显微硬度和胎体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摩擦磨损后胎体材料形貌分析表明,控制好电镀工艺条件,可实现低温低压下MoS2-Ni复合材料对胎体润滑作用。

  • 标签: 低温低压 电镀 MOS2 金刚石钻头 摩擦性能
  • 简介: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30%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变形行为,获得该材料在温度为623~773K,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真应力-应变曲线,并在考虑摩擦和变形热效应基础上对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修正。对修正后峰值应力进行线性回归,建立该材料本构方程。根据材料动态模型,计算并建立30%SiCp/Al复合材料热加工图,据此确定热变形流变失稳区。在应变速率为0.01s^(-1)时,随热变形温度升高,该复合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

  • 标签: 30%SiCp/Al复合材料 热变形 本构方程 加工图
  • 简介:采用电子束和真空白耗电弧熔炼法制备Nb-Ti-Al(质量分数,%)合金,利用料浆熔烧法在合金表面制备Si—Cr-Ti涂层,研究在1400℃下合金与涂层氧化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研究基体与涂层氧化前后组织形貌变化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Nb.40Ti-7A1合金在1400℃氧化1~11h后,氧化产物均主要为TiNb2O7、TiO2、Al2O3;氧化前,涂层丰要由(Nb,Ti,Cr,A1)Si2主体层与(Ti,Nb,Al)5Si3过渡层组成,高温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含有A1203、Ti02Si02阻挡层;合金与涂层氧化行为均遵循抛物线规律,合金在1400℃氧化11h单何面积质量增量为161.98mg/cm2,而涂覆涂层后单位面积质量增量降至9.56mg/cm2,表明Si-Cr-Ti涂层具备良好高温抗氧化性能。

  • 标签: Nb-Ti-Al合金 硅化物涂层 Si-Cr-Ti 高温氧化
  • 简介:对粉末喂料假设为圆形颗粒粘性阻尼模型,在PFC2D离散元程序中进行编程,构建径向尺寸逐步变小尖角狭小型腔,对狭小型腔粉末微注射成形填充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狭小型腔填充过程是以环状或者半环状波形界面进行,其尖角部分形成近似的月牙形包裹。在尖角处由于纵向接触分力大于横向接触分力,导致颗粒填充困难。通过对粉末微注射成形钳头零件刃口进行观察,发现存在类似欠注缺口。扫描电镜证实刃口部位颗粒致密度低于靠近浇口部位中心区域,刃口部位粘结剂组分偏多。

  • 标签: 粉末微注射成形 颗粒模型 波形效应
  • 简介:为满足工业生产对板状过滤元件需求,本文开展大规模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制备,通过l100℃真空烧结制得了组织均匀、不同厚度、宽度为420mm多孔钛板,并对烧结钛板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多孔钛板孔隙度〉33.0%,密度〉2.90g/cm3,最大孔径〈19.0gm,透气度〉150.0m3/m2.kPa·h,抗拉强度〉60.0MPa;随钛板厚度增加,孔隙度上升,密度降低,最大孔径增大,透气度降低,抗拉强度减小;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并结合孔结构参数,对烧结多孔钛板拉伸数据及断口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证实其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 标签: 粉末轧制 多孔钛板 抗拉强度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 简介:Fe-50%Ni合金是一种典型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软磁材料.作者采用注射成形方法制取Fe-50%Ni,研究了在注射成形工艺中烧结工艺对最终产品性能及微观组织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产品磁性能一些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能够较好地改善产品力学性能;密度是影响产品磁性能主要因素,杂质(主要指C,O,N)含量和晶粒尺寸时剩磁、磁导率和矫顽力也有较大影响;通过注射成形方法制取Fe-50%Ni,其性能要优于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Fe-50%Ni.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Fe-50%Ni 磁性能
  • 简介:本文研究合金是以QR90热作模具钢为基体,以WC为硬质相钢结合金。研究淬火回火工艺对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以及磁性能(矫顽磁力)变化规律。试验表明,烧结合金经过1000℃淬火,500~560℃回火后,可以使合金既保持较高硬座,又具有高强度和韧性。研究还表明,回火温度对矫顽磁力有显著影响,500℃回火,合金矫顽磁力最高,同时淬火态合金矫顽磁力随硬度增加而增加。

  • 标签: 钢结合金 粉末冶金 热处理
  • 简介:超细钨粉以其显著优点,早已成为多种重要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主要原料,但以喷雾干燥法等常规制粉工艺制得钨粉末均为前驱复合氧化物粉末,必须对其进行氢还原才能最终制备出超细钨基复合粉末或钨基复合材料。为此,该文作者综述了氧化钨及其复合氧化物粉末还原工艺、原理及不同条件下还原后所得粉末特性,分析了采用不同特征氧化钨及其复合氧化物做原料可得到不同性能还原W粉原因,并对氢气还原过程中粉末粒度及其均匀性影响等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获得了一些参考性认知。

  • 标签: 氧化钨 钨基复合氧化物 还原工艺 还原机理
  • 简介:改善铝金属基体与石墨烯增强相界面结合,是提高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关键。本文以化学镀铜石墨烯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镀铜石墨烯添加量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石墨烯敏化活化预处理和化学镀工艺,能够获得石墨烯表面铜颗粒尺寸均一、分布均匀、膜层完整,并具有良好结合力铜镀层;镀铜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可以改善石墨烯与铝基体浸润性和界面结合,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2%时综合性能最优,其致密度达到99.63%,硬度、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分别为60.13HV,152.88MPa,659.47MPa,与纯铝相比,分别提高48.95%,149.48%和470.08%;但是由于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炭与铝基体构成腐蚀微电偶,使其耐腐蚀性能降低。

  • 标签: 化学镀铜 石墨烯 铝基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力学性能 耐蚀性能
  • 简介:采用纯Cu粉、Cu-2Zn粉、Cu-2Fe粉、Cu-2Zn-2Fe粉等4种不同成分渗铜剂,以Fe-Cu-C烧结钢为基体,在1120~1150℃、保温30min工艺下渗铜,研究不同成分渗铜剂熔渗性能及其对渗铜烧结钢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同其它3种渗铜剂相比,Cu-2Zn-2Fe渗铜剂渗铜性能最好,烧结钢渗铜后表面质量均匀一致、无溶蚀现象;上下表面硬度基本一致,较未渗铜烧结钢提高了约60%;4种渗铜剂渗铜烧结钢冲击韧性为13.7~14.0J/cm^2,较未渗铜提高2倍以上;在渗铜剂中,Fe元素可以降低渗铜剂熔体活性、增加黏度;Zn元素可以降低渗铜剂熔体黏度、增加其活性。

  • 标签: 渗铜剂 烧结钢 熔渗性能 力学性能 溶蚀
  • 简介:对新型热电池阳极材料Li-B合金中耐热骨架LiB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和形貌观察,获得了该化合物完整X射线衍射谱线,经过XRD谱衍射强度计算和电子密度函数分析,确定该化合物化学组成为LiB,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No.194,晶格常数α=0.4022nm,c=0.2796nm;单中原子坐标B1(0,0,0),B2(0,0,1/2),Li1(2/3,1/3,0),Li2(1/3,2/3,1/2),理论密度d=1.50g/cm3,电子密度函数分析表明LiB化合物中Li原子电子向B原子迁移,B原子之间有高密度电子云区,呈共价键特征,SEM观察结果表明,LiB化合物呈纤维状,合金经轧制后纤维沿轧向排列,X射线平板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丝织构特征,其衍射花样也与本结构模型计算结果一致。

  • 标签: LiB化合物 LI-B合金 晶体结构
  • 简介:基于元胞自动机法耦合有限差分法原理,对经超声外场处理7050铝合金熔体凝固组织进行微观模拟,研究施振功率和冷却方式对7050铝合金微观组织影响,在实验验证基础上,对超声细化晶粒机制进行说明。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熔体经超声处理,凝固组织明显细化,组织形貌由枝状晶变为细小等轴晶,超声空化效应和声流效应使得形核率增加是晶粒细化主要原因;在实验功率范围内,超声功率为240W时晶粒细化效果最佳,此时晶粒平均尺寸为72μm;超声细晶过程需要1个最短必要时间tmin,冷却强度低时,超声有效作用时间延长,晶粒均匀化和细化程度增加。超声功率为200W时,改变冷却方式,随炉冷却方式所得晶粒最小,平均尺寸为82μm。

  • 标签: 超声功率 冷却方式 凝固组织 细晶
  • 简介:介绍了一种压缩性ρ_p值查表方法,根据GB1481—84金属粉末压缩性测定方法,提出了应用公式中主要关联数据绘制成表格形式,只需查表就可得到最后结果。

  • 标签: 压缩性 密度 表格
  • 简介:高体积分数金刚石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由于硬度高导致其难以加工成形。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制备多孔金刚石预成形坯和Cu熔渗相结合工艺可以实现金刚石/Cu近净成形。本文对经过表面镀铬再镀铜金刚石粉末注射成形涉及关键工艺,包括粘结剂选择、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烧结工艺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成分为70%石蜡+25%高密度聚乙烯+5%硬脂酸粘结剂作为金刚石粉末注射成形载体时,喂料具备优异综合流变性能,同时可以获得较高固相体积分数。采用上述配方粘结剂,最佳注射温度为165-175℃,注射压力为80~90MPa。脱脂金刚石预制坯最佳烧结条件为:烧结温度1050℃,保温时间25min,此时坯体强度达到10MPa,孔隙基本全部为开孔隙。

  • 标签: 注射成形 金刚石坯体 强度 开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