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MRSA感染已成为临床感染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单用药治疗MRSA感染又存在诸多局限,本文从MRSA的耐药现状与机制、抗菌药物单用与联用对MRSA的抗菌活性及临床对MRSA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药物及减少细菌耐药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医院适合保守治疗指征的75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肌肉注射甲氨喋呤(MTX),并同时口服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5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成功42例,成功率93.3%,失败3例,失败率6.7%;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成功25例,成功率83.3%,失败率16.7%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应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有更佳疗效,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中各包含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的实验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和药物治疗相联合,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能够对其症状有所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共收治11例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临床特征及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从2岁1月到8岁5月,起病症状均为咳嗽、发热、咳痰,所有病例均有胸片肺部感染病变,采取特异性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起病年龄及症状不典型,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简介:摘要燃气作为新型能源,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因为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为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为了有效降低由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问题,我国也逐渐加大了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MTX)穿刺介入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将她们分为介入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4例,介入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MTX穿刺介入进行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输卵管再通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介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95.45%VS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输卵管再通率与腹腔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MTX穿刺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输卵管再通率较高,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亚甲蓝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对全身麻醉恢复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麻下因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亚甲蓝组(M组)与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为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Hg。M组为手术开始后30 min内,将亚甲蓝以3 mg/kg剂量溶于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完毕;C组则输注5%葡萄糖250 ml。术中调整靶控丙泊酚血浆浓度,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控制在40~60,静脉输注瑞芬太尼,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记录术后30 min内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时,采用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广度测试(DST)、连线测试A(TMT-A)和连线测试B(TMT-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M组与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9.5±2.1)、(7.0±2.0)s,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1.2±0.2)、(1.7±0.2)μg/ml,与C组相比,M组苏醒时间延长,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后10 min内,M组CRS-R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in时CR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及3 d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注亚甲蓝可短暂影响全身麻醉恢复,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联合多个实验室血液学指标诊断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AFP-NHCC)的模型,探讨其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1年12月到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首次确诊为AFP-NHCC的住院患者124例,男110例,女14例,年龄[M(Q1,Q3)]为57(51,66)岁;以同期331例非癌人群作为对照组,男279例,女52例,年龄为58(51,63)岁,包括47例乙型肝炎、40例肝硬化、64例肝血管瘤或囊肿、7例肝结节、8例脂肪肝、146例非肝病患者以及19名健康体检者。将AFP-NHCC组和对照组人群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训练组共纳入196例受试者,包括103例AFP-NHCC患者和93例非癌人群(包括19名健康体检者、25例乙型肝炎患者、22例肝硬化患者、23例肝血管瘤和囊肿患者以及4例肝结节患者),用来分析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和建立不同AFP水平下AFP-NHCC的诊断模型;验证组共纳入259例受试者,其中包括113例肝病患者,用来验证诊断模型对AFP-NHCC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组中,AFP≤5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糖类抗原19-9(CA19-9),AUC为0.848(95%CI:0.786~0.911);AFP≤10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和红细胞压积(HCT),AUC为0.839(95%CI:0.780~0.897);AFP≤20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和AFP,AUC为0.866(95%CI:0.815~0.917);这3种模型的AUC值均高于AFP和CA19-9单项诊断AFP-NHCC时的AUC值[0.634(95%CI:0.560~0.709)、0.691(95%CI:0.620~0.761),均P<0.05]。将这3种模型筛选出的指标联合,建立最终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CA19-9和 AFP,其AUC为0.873(95%CI:0.824~0.923),灵敏度为78.6%(81/103),特异度为81.7%(76/93)。在验证组中,最终诊断模型在肝病患者中的预测AUC为0.892(95%CI:0.832~0.951),灵敏度为100%(21/21),特异度为71.7%(66/92);在全部验证人群中的预测AUC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为100.0%(21/21),特异度为75.6%(180/238)。结论建立的最终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CA19-9和AFP,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于临床诊断AFP-N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实施甲泼尼龙联合氯化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展开研究,分析甲泼尼龙与氯化钾两种药物合用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1个月于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1.3%、95.6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给予甲泼尼龙和氯化钾联合治疗,疗效明显,具有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可以加强患儿的可耐受性,,对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