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6月28~29日在辽宁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和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文化与境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日报社、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学者出席论坛,围绕“境界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与境界”、“主体性研究的地位和作用”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境界研究在文化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 标签: 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论坛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 《哲学研究》
  • 简介: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菖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故城西的“莒子墓”,时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有待考订。现藏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传世“莒太史申鼎”,可能是春秋早期的莒器,流传有序,是莒国和莒文化研究中的重器。

  • 标签: 莒国故城 莒子墓 莒太史申鼎
  • 简介:通过民族征服,黄帝—夏—周一系为大宗,炎帝一齐许申吕—楚一系湮没无闻,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夏尊夷卑,这是中国文化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滋长出“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后来是汉文化中心主义),从西周延续到近代。根据这种偏见,华夏族所在的中原地区(“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下之中;只能是中国文化同化周边四夷(戎狄蛮夷)文化而不是相反;四夷只有学习接受中国文化,才可能升格进入“夏”的先进行列。华夏文化圈的国家即使有华夏血统,如果染上夷文化的习俗,等待它的将是被降格到“夷”的后进行列。文化自恋是学习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最大障碍。

  • 标签: 中国文化 “华夏文化中心主义” 夷文化 文化自恋意识
  • 简介:10月12日在广州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哲学研究》编辑部、《学术研究》编辑部、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文化的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鉴传今、《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先后为开幕式致辞。《第欧根尼》主编肖俊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霍桂桓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李重博士、广州大学胡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泰勒文化概念和文化科学的重新解读”、“论符号和文化哲学研究的普遍性问题”、“面向文化哲学本身”、“文化逻辑的研究策略”的报告。

  • 标签: 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研究》 《学术研究》 编辑部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其法律精神与法律艺术在世界上堪称独树一帜。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和社会历史惯性机制,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历史根基,而现代法律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延续。有鉴于此,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价值进行深入观照和审视,进而进行创造性转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传统法律文化 价值 转换
  • 简介:逻辑在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人类文化的总体而言,它属于文化;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而言,它是超文化的.与逻辑具有超文化身份的观点相反,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的基本主张是文化决定逻辑,不同的文化决定不同的逻辑.它包括三个错误理论:1.“四种不同的逻辑”论:把逻辑泛化为思维方式.2.语言决定逻辑论:把逻辑的载体当作逻辑的本体.3.逻辑“跟着文化走”论:从主观主义走到相对主义.

  • 标签: 逻辑 文化 超文化 文化主义逻辑观 张东荪
  • 简介:<正>“文化”一词系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依据的共同观念体系,即该民族的概念性设计,或共同的意义体系”(《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北晨编译、浙江人民出版社、第53页)。而文化作为观念体系,需要从行为和事件中推出。就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而言,简单讲就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样式。因此,要理解其特定的文化精神或旨趣,探讨该时期人们的惯常行为模式便成为文化分析的必由之路。据此理论框架,本文试图对先秦齐鲁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作一尝试性探析。

  • 标签: 政治文化 文化差异性 文化精神 行为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 齐鲁文化
  • 简介:中国素有"三教"之说,陈寅恪先生在1930年代曾说过:"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1历史地看,虽不能说儒释道三教构成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鼎足之势,但在中国文化的整体中,三教各有其地位和作用,应是不争的事实.诚如牟钟鉴先生所说:"魏晋以降,儒佛道三家成为三大主流学说,其中以儒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互相渗透,互相推动……"2但与儒释二教相比较,人们常以"杂而多端"称言道教.

  • 标签: 道教 文化整合作用 历史地位 中国 宗教信仰 民族特色
  • 简介:7月26—28日在辽宁大连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十几家CSSCI期刊的相关人员与会,主要围绕“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审思时代境遇,聚焦理论热点,提炼中国话语,共商中国文化发展大计。

  • 标签: 中国文化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研讨会 高层论坛 当代 《社会科学战线》
  • 简介:古人喜取命名,这一现象一些学者曾加以注意,但未作深入研究.本文对采用穷尽式的数理统计,探求出、等16卦为常用卦,其卦彖辞、二五爻辞及等为常用爻,进而推索卦爻取舍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取向与哲理内涵,提出并考察援取名之宋前少宋后多这一现象.

  • 标签: 周易 命名 数理统计 文化透视
  • 简介: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于嘉芳本文中所讨论的齐文化这个概念,主要是从考古学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组成齐文化的各要素,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但是一旦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齐文化,它们便有机地化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就...

  • 标签: 齐文化 商文化 考古学文化 遗址 东夷文化 文化因素
  • 简介:《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 标签: 易学 象数 文化解释功能 扩张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关于中华文化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在孔子家乡对儒学和中华文化作出的空前高度的评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果说1984年中央批准谷牧同志组建中国孔子基金会是高层率先打破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思维模式,还原孔子“杰出思想家、伟大教育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世界古代思想文化巨人”的历史地位,认为孔子思想和儒学的精华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孔子思想 文化激进主义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子张“书诸绅”并非是匆忙应急的当场行为,而是一种慎重的事后书写。将之理解为匆忙地记录孔子的言语,不但忽略了“绅带”在古代服饰中的重要地位,也漠视了孔子与子张对话的基本逻辑,更没有考虑“子张书诸绅”背后的文化依据。绅带是礼仪用物,子张书写的内容是“言忠信,行笃敬”,主观意图是随身携带、时刻铭记。子张“书诸绅”是在制作衣带铭,他的书写行为是历史传统的延续,文化语境的必然,而并非偶然性的灵感进发。子张的行为在孔门弟子中并非唯一.子路、子贡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点。

  • 标签: 《论语》 绅铭文 文化传统
  • 简介: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完善于周代,从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拓展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了从礼器到礼制、从礼仪到礼义、从礼治到礼教的发展过程,其形式逐渐丰富,其内涵逐渐深化,其社会功能也逐渐由外而内,从注重外在的规范性到越来越强调内心的认同感,成为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的重要方式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礼乐文化建构的基本进程,阐发其推衍的内在逻辑,对于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礼器礼制 礼仪 礼义 礼治 礼教
  • 简介: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在易理的传承中'数''图'主要承担了文化阐释功能,应把它们当作一种文化符号,着重把握其在文化记忆与传承中的阐释功能,了解其在文化惯习中的符码价值,以加深对易学智慧的领悟。文化符号学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阐释模式,能提供一种比较超脱、明晰的视野,有利于更真确地把握并分析古代文化现象。

  • 标签: 文化符号
  • 简介:11月10—13日在湖北恩施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恩施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南文化沙龙联合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胡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肖安民,中共恩施州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尚民、副所长余涌等应邀出席开幕式。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站 文化研究 发展论坛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
  • 简介: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破坏,而且对其政治、文化以至整个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西方社会以至整个世界都在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与这种调整相适应,思想观念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金融危机在更深的层面上既是一场思想文化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内在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还是一场价值观的危机。

  • 标签: 后危机时代 文化矛盾 价值重构 金融危机 2008年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