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现代环境法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全法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环境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法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的底线;(3)从生态的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的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

  • 标签: 人性论思想 历时性 《荀子》 辨说 情性 王制
  • 简介:唐明贵博士所著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一书,于200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全书有20余万字,共分六章,资料丰富,论证严谨,颇多新见,可以说是近年来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细致论述《论语》学的学术专著。通读全书,有如下特点:

  • 标签: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力作 博士论文 资料丰富 学术专著
  • 简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现在国际间的竞争,核心是在高新技术上的较量。江苏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根据世界经济、科技环境及江苏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高新技术发展对策,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科技投入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趋势 江苏 科技成果转化
  • 简介: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这里不揣冒昧,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蔡方鹿 儒家思想 民族文化
  • 简介:西周王朝在泰山南北建立的齐、鲁两个封国,在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悠长岁月里,尽管二者之间也有战争和侵扰,但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交好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两种文化良性互动和不断融合,使齐鲁文化具备了由地域文化跃升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容和特质。

  • 标签: 齐鲁文化 良性互动 综合发展
  • 简介:本文从湛若水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而深刻的认识,在接续白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充其内在意蕴与现实指向,因而极具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陈白沙 随处体认天理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勿忘勿助
  • 简介: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说 思维方式 《内经》医学
  • 简介:<正>《管子》是一部具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的中国古代典籍。本文仅对书中有关充分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作以探讨。一、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管子》把土地看成是万物的本源,“地者,万物之本原。”(《水地》)土地的功能就是生养万物,“地生养万物,地之则也。……地不易其则,故万物生焉。”“天生四时,地

  • 标签: 农业生产 管子 资源发展 土地要素 充分利用 土地资源
  • 简介:旧学邃密新知深沉──评林忠军同志《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刘大钧最近,林忠军同志的《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又在齐鲁书社付梓了!该书由魏晋隋唐述及宋元,所论述介绍的历代易学大家将近三十人,这些人都是在他们所处时代造成极大影响的人。我高兴地看到:作者对...

  • 标签: 汉《易》 发展史 《系辞》 象数 《文言》 易学
  • 简介:9月24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新教授主持,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简要介绍了湖北大学的情况。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肯定了湖北大学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应以此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当代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成立,将为研究学术理论、发展大众文化、弘扬主流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促进湖北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进步。

  • 标签: 湖北大学 揭牌仪式 研究院 发展论坛 中国文化 人文
  • 简介:当前,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对我国人口数量问题的建构与误导。这不仅表现在对我国净增人口的“高估”上,也表现在对生育水平反弹的“夸大”上,还表现在对少部分人群“合理超生”的“小题大做”上。笔者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人口问题特别是数量问题进行重新认识,重新界定,需要对旧有认识范式基础上现行生育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

  • 标签: 人口数量问题 建构与误导 生育政策
  • 简介:2003年是湖北籍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观先生的百年诞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6-8日联合举办了"徐复观与20世纪儒学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徐复观 儒学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 简介: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图型表达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图型的佛学阐释和易学图型“太极图”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图型发展中的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图型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图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图型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的图型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图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图型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的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的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图型法的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图型法阐释,略窥所涉图型演进问题的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圆相 易学 佛学 图型法
  • 简介: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下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韩国实学 研讨会综述 东亚 语境 批判
  • 简介:12月14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由湖北省哲学学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哲学发展与民族复兴”。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湖北省哲学学会秘书长王雨辰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林剑教授分别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儒家思想能否与马克思主义牵手”作主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新时期中国哲学的境遇、任务与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独到见解。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可风教授作总结发言。

  • 标签: 哲学发展 民族复兴 哲学学会 湖北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学术研讨会
  • 简介:7月22日至8月11日在燕山大学举行,由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承办。开班典礼由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韩兆柱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教授、英方代表吉姆·霍普金斯博士,以及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党政领导和部分教师、暑期学院全体外籍教师及学员共百余人参加了开班典礼。本期研讨班的主题为“哲学与心理学”,参加学员75人,不仅全面完成了预期内容,而且深入探讨了当代哲学的诸多问题,诸如心理与哲学、心灵哲学、分析哲学、信息哲学等。为配合这次研讨班、进一步加强中外哲学的学术交流,8月1-2日在燕山大学同期举办了“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高级研讨班 哲学发展 当代中国 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