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忧怨苦闷是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力之一,这种心理动力归根结底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但中日作家的'苦闷'内涵却又各具特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制结构、文学观念、作家构成、审美传统等方面.
简介: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伟大转变。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简介: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因该年正当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史称“甲午战争”。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怯懦,导致中国战败,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竞相瓜分中国的风潮,大大加剧了殖民地化的进程,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耻辱。但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甘心屈服,近代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便以诗纪史,一连写下七首长诗,真切地纪写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但实录国耻以激醒民众,还寄寓了强烈的愤慨,抒发了满腔忧国
“诗可以怨”与“苦闷的象征”——论中日文学创作心理动力差异
“内战吟成抗日诗”——毛泽东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以诗纪史 写耻抒愤——黄遵宪咏写甲午战争的一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