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国际社会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合作里程碑,其中所体现出的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解读了严厉惩治这一基本政策之外的若干刑事政策,即国际合作、保护人权、鼓励犯罪人合作、注重国家公权力、注重犯罪预防.通过对具体条文的解析,阐释了立法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巴勒莫公约》 刑事政策 犯罪人 公权力 犯罪预防 协助与合作原则
  • 简介:"国家政策"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概念,民事司法经常适用国家政策。国家政策要以符合法治原则的方式进入司法,必须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来思考,并结合恰当的法律方法。从实体要件来看,在具体的司法活动当中,法官要考察有没有法律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政策,能否适用国家政策。从程序要件来看,法官要考察发现程序、审查程序和适用程序上的基本问题。同时,只有适用某种方法,国家政策才能成为司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据来源。运用恰当的适用方法是国家政策司法适用的方法要件,主要涉及的是法律论证方法和利益衡量方法。

  • 标签: 国家政策 民事司法 实体要件 程序要件 方法要件
  • 简介:我国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的内容,不仅体现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中,而且存在于现行法律体系内的经济法、行政法、贸易法、金融法等部门法律及相应的政策中。其作用与功能主要反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关系、决策与评估机制、财政补贴、技术转移机制、技术资金来源、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政府介入措施等方面。为了解决我国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应充分适用现行法律保障制度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 标签: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法律与政策保障
  • 简介:<正>刑事政策概念的提出及其系统思想体系的形成,乃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刑法学、刑事社会学、刑事人类学、监狱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产物。客观地说,刑事政策成为预防与惩罚犯罪的思想体系,反映了人类对犯罪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因此,研究资产阶级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 标签: 刑事政策 犯罪率 刑罚 保安处分 刑法典 资产阶级
  • 简介: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海洋问题的国家之一。因为日本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境况及对外贸易等需要日本开发与利用及保护海洋。为此,日本一直以来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制定海洋政策和法制,以构筑和完善相关海洋体制与机制。近年,日本在海洋问题上的政策与措施及其力度均相当频繁和重视,内容主要涉及争议海域安全设施的设置、根据《海洋基本法》制定的《海洋基本计划》以规划布局海洋问题、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申请以扩大大陆架面积,以及惩治索马里海盗行为的立法以维护国际海道安全等方面。

  • 标签: 日本海洋法制 日本海洋政策
  • 简介: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局面,中央政府自1998年以来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应当如何有效地继续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也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 标签: 有效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政策 城镇居民 宏观经济形势 扩张性 扩大内需
  • 简介:<正>一、国家利益的反垄断法保护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反垄断立法应如何因应入世对我国民族产业的巨大挑战,已引起我国学者的热烈讨论。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在入世的背景下,国家利益亟待反垄断法保护。如王家福认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资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经验、雄厚的资金和经济实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也亟待制定反垄断法。王晓晔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的跨国公司将会通过并购或者建立合营企业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如果我国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那些掌握着高科技并且有着资金优势的大跨国公司就非常容易在我国取得市场支配地位,进而滥用它们的市场势力,并提出中国反垄断立法不能再

  • 标签: 竞争政策 中国反垄断法 国家利益 反垄断立法 市场支配地位 利益保护
  • 简介:社会作为各种主体、关系、环节及场景的复杂多元系统,决定了和谐并非自然达成的状态,而需要一系列的策略,规则与机制作为保障。刑事法治以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犯罪为规制对象,故选择何种刑事法治,对于达致社会之和谐状态具有重要影响,这在根本上是刑事政策模式的选择问题。宽严相济政策的实践模式通过与刑事法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生,得以实现犯罪防控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理想平衡,因而对于刑事法治的成效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和谐社会 刑事一体化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 简介: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土地行政征收(以下简称征地),在推进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行政争议,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行政诉讼领域。这些征地行政争议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重大基本权益,利益冲突激烈,群体事件和过激事件频发。在当前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不能妥善、高效、

  • 标签: 司法政策 行政案件 征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农村集体土地 国际金融危机
  • 简介:本文认为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可行的,因为合理的配置司法资源也就成为有效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保障;本文用经济学博弈论具体分析如何在司法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通过宽严的不同配置来达到最佳的案件侦破效果;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宽严政策将更有利于打击和预防犯罪。

  • 标签: 宽严相济 博弈论 囚徒困境
  • 简介:无论是在经济危机时期还是正常经济时期,正确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表明没有什么可以充分替代竞争性的市场,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是始终如一的,有效实施反垄断政策是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以维护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反垄断政策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我国应当将严厉与宽容的反垄断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反垄断政策基本目标的前提下,考虑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有效实施反垄断政策,拓展反垄断知识,提高反垄断执行能力,以及加强反垄断执法机构之间的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

  • 标签: 金融危机 反垄断政策 产业政策 反垄断合作
  • 简介:当代恐怖主义犯罪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刑法学概念,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刑事政策不是打击具体的犯罪人或事,而是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综合治理,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刑事政策才是适宜的刑事政策。在当前宽严相济背景下,应适当借鉴"新社会防卫论"理论,立足于预防犯罪与控制罪犯之上,而不拘泥于刑事司法领域内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与此同时,深挖其产生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针对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以期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并且在处罚犯罪人时适用以预防为目的的非报复性刑罚以保障罪犯的人权,帮助其重返社会。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敌人刑法 新社会防卫论
  • 简介: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我国又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犯罪的高发时期,刑事犯罪的增长,必然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正确把握和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是司法界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 标签: 刑事政策 司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转型时期 和谐社会建设 刑事犯罪
  • 简介: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据相关的竞争问题近年开始引起国际竞争法理论界以及全球多个竞争执法部门的关注。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2017年6月发布了《数据与竞争政策调研报告》,该报告就数据及其使用环境与状态的变化、收集与使用数据对竞争所产生影响的评估方法、具体数据收集与使用行为,以及数据相关并购审查中的考量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介绍,涉及数据交易市场的界定、竞争法框架中的隐私考量、数据原料封锁等具体问题。结合日本的调研,就我国反垄断执法而言,应梳理不同类型数据的竞争规则、区分作为要素的数据以及数据行为、关注独立数据市场的界定、深入研究数据与必需设施理论的关系、完善并购申报门槛以及适时启动市场调研。

  • 标签: 数字经济 日本数据竞争 反垄断
  • 简介: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否拥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以及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的要求,为中国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条例》 法制文明 法律文化 中国法律 民主
  • 简介:实践中,当事人在申请人撤销、不予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中会穷尽一切理由提出抗辩,公共政策条款便是当事人所援引的主要理由。就我国而言,仲裁裁决可以分为国内裁决、涉外裁决以及外国裁决。虽然上述仲裁裁决撤销与不予执行的相关规定中均有公共政策条款,但却鲜有援引公共政策成功的案例。本文案例主要涉及涉外仲裁裁决和外国仲裁裁决。

  • 标签: 仲裁裁决撤销 公共政策 司法审查 外国仲裁裁决 涉外仲裁裁决 不予执行
  • 简介:研究刑事政策就必然要研究其功能。理论上对刑事政策功能的认识并不统一,因而有必要予以澄清,并对其进行科学界定。刑事政策具有导向功能、调配功能和符号功能。刑事政策功能要有内部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并遵循刑事政策的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发挥刑事政策的最佳功能,实现刑事政策的效益最大化。

  • 标签: 刑事政策功能 科学界定 运行
  • 简介:基因平等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在基因上被平等对待的人格权利。它的社会根源在于基因歧视,即仅仅基于所谓“缺陷基因”而对携带者作出的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基因歧视是对基因平等权的侵害,但基因信息的特殊性使得禁止传统歧视的法律策略不能直接适用。根据“第二次选择”中的基因正义原则,建构基因平等权法律规范是我国应对基因歧视的基本私法政策。基因平等权的边界是基因上差别对待的合理性,要在各种冲突着的利益之间寻求一般禁止与例外的平衡。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基因医学技术的应对机制非常欠缺。虽然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没有明确、直接的条款能对基因平等权损害提供救济,但基于私法特别是人格权的涵摄力,通过法解释,侵权责任法能够将基因歧视侵权损害纳入救济范围。

  • 标签: 基因平等权 基因歧视 私法政策 人格权 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