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有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却忽视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效应。利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算我国三次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测算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并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性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的资本与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均小于1,技术进步大体上表现为相对劳动增进形态。中性技术进步通过直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影响产业增加值,进而改变产业结构;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则通过影响要素报酬,诱使要素重新流动的方式改变产业结构。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更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对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作用更加显著;非农业部门呈现相对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更加有利于推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和服务化。
简介: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问题,不应一概而论。
简介:基于CHNS数据库2004年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QUAIDS模型估计了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各地区、不同阶层城镇居民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造成了严重的负向冲击;(2)低收入者不但受食品价格冲击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更大,而且也更难以通过替代效应来进行缓冲;(3)不同省份的家庭受到的冲击有较大差别。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和农业大省的城镇居民,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较小;(4)中西部省区的低收入阶层,很可能是食品价格上涨中受冲击最大的群体,也是最需要救助的群体。这些结论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群体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简介:在当今以微信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微信媒体报道能够抑制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且其抑制作用要强于报纸媒体;对不同特征媒体的影响差异,政策导向性报纸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抑制作用强于市场导向性报纸媒体;同样以市场为导向,微信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抑制作用则强于市场导向性报纸媒体。本文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区别于前人以往多以传统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选取微信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为认识和评价新兴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提供了现实证据。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媒体对财务重述影响的比较,为促进媒体法制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逐渐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迫使企业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社会效益功能,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消费者群体也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并将其视为评价企业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深入分析消费者信任与绿色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同时,绿色自我效能感在消费者信任与购买意愿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消费者信任及绿色自我效能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具备复杂性、不确定性、易变性等特点,企业需要及时制定策略来面对多变的环境,能够更及时地建立自身竞争优势。若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那么面对各类挑战和变局都能及时地做出调整。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领导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工作疏离感以及心理韧性,拟探讨其对员工不同沉默行为的影响机制。
简介:关于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理论探讨,可以说既是解释各地外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路径依赖”和“进退障碍”现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原因的现实需要,也是不同经济流派中制度变迁理论要探讨的一个前沿课题。为此,本文首选述评了新制度经济学、演进主义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有关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化缘由的不同理论解说;然后概括地分析了外在制度及其创新的本质属性,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制度变迁框架,更适合于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分析;再后,粗线条地分析了制约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几个主要因素;最后,从中得出一般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期能够引起经济理论与实践界的批判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