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义一词、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与哥特式之间的关系和含义,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回避二元性逻辑和渴求“释意”,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后女权主义哥特式”超越了女性哥特式,同过去第二波女权主义和女性遭受压制有着内在联系.它为批评划定了一个新的空间,重新探讨了性别、代理和压抑等概念.通过对“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辨析,实际上追溯和梳理了从哥特式、女权主义、女性哥特式、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发展轨迹.
简介:生态资本主义有两个派别:生态市场主义和生态凯恩斯主义。两者都把生态产业视为新的谋利机会,但生态市场主义者主张政府只干预初始价格,其余由市场决定,生态凯恩斯主义者则主张通过生态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剩余价值生产要求刺激需求,以消化超出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生产份额,这是生态问题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者要求把剩余价值生产还原为使用价值生产,认为在此之前的新社会运动只能起改良作用,客观上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成本,从而从供给方面挤压资本的再生产。生态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把生态危机还原为经济危机的做法限制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视野,因为使用价值仍然与人的物质需要、肉体需要联系在一起,无法扩展到社会需要、精神需要。要构建新型的生态文明,必须从"全面生产"和"自由生产"的角度,把"需要的生产"提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日程。
简介: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建立为这些国家实现发展、并向更高级社会阶段过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导致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于21世纪初的中国,因此,在具备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前提下,又打上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烙印,即以先进性体现理论特质、以包容性观照历史方位、以时代性回应现实诉求,将社会主义价值的普遍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简介:该研究考察在涉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倾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变化情况,并比较军人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选取429名现役军人和499名在校大学生作被试,将两类被试分成:独立我文化启动组、依他我文化启动组、非自我构念文化启动组和无文化启动组,并填写《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量表。研究发现:在有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有显著提升,而大学生变化不显著;对比无文化启动组,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在所有文化启动组中都得到显著提升;在文化启动后军人和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倾向变化都不显著;无论有无文化启动,军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都一直显著高于大学生。
简介: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恩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租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