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十年对于个人历史来说很长,对于文学史来说却很短。北岛曾经很严肃说过一句话:一百年才出一个好诗人,一千年才出一个伟大的诗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对于历史的理性认识往往要等到这一段历史过去之后,曹操在他的时代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而陶渊明,也只是以隐士之名活在他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在“十年”之中寻找中国当代诗歌的写作轨迹以及发展变化,

  • 标签: 诗歌写作 新世纪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历史 文学史 诗人
  • 简介:地方高校规模大,受教育者众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寒艺术的形式与现状,其次对地方高校传承与保护非遗提出了新的思路,依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通过加强“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拓展“非遗”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非遗”学科,组建社团和营造校园氛围、编写适当的”非遗课程”教材多方面培养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 传承与保护
  • 简介:受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电影续集拍摄现象明显增多。续集现象背后潜藏着市场逻辑的力量和商业美学的理念。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在受众心理、'互文性'、模式成规的隐忧与故事资源的萎缩等几个方面,表现出续集创作与消费之中的复杂功能和影响。

  • 标签: 续集 非诚勿扰2 受众心理 互文性 商业美学
  • 简介:《一间自己的房间》集中体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早期的女权主义主张,而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也成为女权主义运动最具号召力的旗帜之一。笔者拟通过作品中的一些关键词来梳理作者的女权主义主张,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千丝万缕的联系。

  • 标签: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一间房
  • 简介:摘要鲁迅与大江健三郎同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两人在文学创作上跨越时间,跨越民族,有不少共通之处。本文主要从国民性批判角度探讨了两人创作上的共通之处。

  • 标签: 故乡情结 死亡意识
  • 简介:1.王维受到佛教的熏染,把"寂静"理解为自然与人类即世界的本质.他提出"色即是定"的命题,为空的感知活动设定了认识论基础.作为一种审美静观,它构成了中国传统与印度传统的完美融合,并为意境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王维的山水小诗意境,置自然于刹那直观之下,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从自然获得纯然清寂的观:王维达到了纯粹和纯粹听;诗歌意象终于深化为纯粹现象.3.陶渊明、谢灵运和王维,推动着一个以二位一体的感知自然和体认自我为要旨的诗歌运动.王维的山水小诗,一方面退出陶潜田园诗对自然的亲和及其自然主义背景,另一方面退出谢客山水诗对自然的觉悟及其意象主义背景,终于转到了对自然作纯粹直观的美学立场上.

  • 标签: 王维 纯粹看 纯粹听 山水小诗 意境美学 纯粹直观
  • 简介:在中国众多的小说作家中,女作家毕淑敏可算是一位风格比较独特的作家——不是说她的小说写得多么好,而是因为她曾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因此,其作品所描写的,大多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或许是多数读者对医生和医院并不真正了解的缘故,或许是毕淑敏在作品中总叙述治病救人的极端事例的缘故,或许因为其个别作品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缘故,总之,在一段时间内,毕淑敏还是赢得了不小的名声。

  • 标签: 小说创作 毕淑敏 《拯救乳房》 《血玲珑》 世界 小说作家
  • 简介:英国学者西蒙·沙玛说:“风景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自然;它是投射于木、水、石之上的想象建构。”也就是说,所有的风景都是有意识的,特别是对诗歌而言。诗人沉浸于观看,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获得对风景的感知和控制,从而让风景得以成型,这意味着以某种秩序建构一幅图画:它的色彩、线条和次序。而这个过程,从实践过程讲,非常具体,而从想象力角度讲,又是极其抽象。

  • 标签: 毕晓普 现代诗人 毕肖普 沙玛 射于 雷顿
  • 简介:翟永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组诗《女人》开创中国诗坛女性写作之初,就以其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女人》组诗中一个略带忧郁又独立不羁的女性抒情主人公横空出现在先锋诗坛后.翟永明的诗歌就有了与传统男性诗歌不同的写作姿态。因此,可以说:“从《女人》组诗开始,中国开始有了女性主义诗歌,一种非常自觉的女性意识.通过翟永明的‘黑夜’世界,得到诗歌的命名和表达……”

  • 标签: 诗歌风格 翟永明 “眼睛” 20世纪80年代 《女人》 女性主义诗歌
  • 简介: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辽西秧歌的沿袭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递出深邃而复杂的民俗内涵,承载着修护乡村道德秩序、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功能。辽西秧歌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积极申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将辽西秧歌纳入到人类共有的文化体系之中,还要依托高等学校平台,努力扩展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存空间,结合信息时代全新的审美质素,提升辽西秧歌的审美价值、扩大辽西秧歌的接受群体。

  • 标签: 辽西地秧歌 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 简介: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借助华裔美国文学《吃一碗茶》的文本,探讨“唐人街”小说的文本所显现的独特性及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在《吃一碗茶》中,中国的“家法族规”在维护家族声誉、保持唐人街社会秩序方面有其重要作用。“家法族规”呈现的是“民间法”的形态和表现。这一独特的法律文化在唐人街上的实践作用,使唐人街这个中国文化的“飞地”具有独特性的表现,中国“民间法”的法律实践显示了中美文化差异的深层形态。而唐人街“民间法”与美国“国家法”的不同特点和共存性,也表明了美国现代法律文化多元共存中移民文化的特色。

  • 标签: 《吃一碗茶》 法律文化 唐人街 家法族规 文化差异
  • 简介:《红楼梦》的诸多书名孰优孰劣,向为研究者关注争论。论者或从成书过程以至作者身世入手大作考据文章,或取其中一题剖析其内蕴及与作品结构、主题等的关系,从而判定其为最佳题名。众说纷纭却又都各有道理,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与《红楼梦》本身的复调结构有密切关系,每个题名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品的一部分内涵,但由于此书本身的多声部对话特性使其主题内蕴异常多样,任何一个题名都无法单独概括全书的主旨,故每个题名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原需多个题名共同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多主题协奏曲"的多元内蕴。

  • 标签: 《石头记》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 复调
  • 简介:中国新兴版画自上世纪30年代"启动"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发展至今,和当下整个国际版坛的情况相比,我们可以说已经不缺什么了.大家会的,我们如今也都会了;大家搞得出来的,我们也都搞得出来了;人家有的版种、样式、观念、手法,我们也都有了.在近几年的各国际版展上,各种名目的奖牌我们也都拿了,手捧一本本"国际版展"的图录,也不再觉得有什么陌生的面孔.是的,我们已不再是西方的盲从者,不再是"歌迷"、"影迷"、"球迷"的角色,我们已是国际版画舞台上春色与共的竞技者,我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在国际版坛上以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艺术观说东道西、评优论劣.一句话:中国版画已到了该独立考虑自己问题的时候了.

  • 标签: 中国 当代 新兴版画 全国版画展览 制作技术 艺术精神
  • 简介: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当时中国南方的楚国。楚辞以上天入、奇幻华丽的特点,明显区别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学。但从诗歌的用韵方式与句式上来看,又明显带有北方文化的影子。应该说,从用韵方式和句式上,可以清晰看到楚辞所具有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征。这一特征又尤以《九歌》和《九章》最为显著。

  • 标签: 《楚辞》 《九歌》 《九章》 南北文化 句式 用韵
  • 简介: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目前戏剧的状况,大体是衰弱、低迷。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有许多文章回顾过去五十年戏剧的经历,展望新中国戏剧进入新世纪的前景,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但没有一篇文章依据了详细的统计资料。由于编撰《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原因,笔者系统搜集了1949-2000年的剧本资料。其中,五十年的剧本书籍(单行本和剧本集)出版资料,主要依据国家出版总署、中国版本图书馆所编的《全国总书目》^[1]。这份资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提供当代戏剧史的许多信息。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戏剧发展 戏剧剧本 出版情况 中国戏剧 版本图书馆
  • 简介: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我很爱看,觉得它们每一部都有深刻意义与艺术特色,像《红高粱》热烈的激情,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幽冷的寓意,像《菊豆》动人心魄的传奇色彩,像《秋菊打官司》原汁原味的现实描述……近来,张导演又特别推出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我当然兴致勃勃又去看了。我承认,这部影片确实像电视及一些报刊介绍的那样,由于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又在山村小学校实地拍摄,给我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几乎不是在看电影,而是真的走进那个小学校,与魏敏艺以及那些可爱的小同学们相处在一起似的C其中,山村的贫苦,学校的破败,真让城里的我们震惊。于是,也自然生出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及应为“希望工程”作些贡献的愿望。这,也许就是

  • 标签: 中学生 小老师 艺术特色 影片 张艺谋导演 贫困山区
  • 简介:1930—40年代,不少来华的西方人对中国共产党感兴趣并到访了中共根据,他们在根据的经历以及关于这些经历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促成许多人了解、向往中共。这些西方人为什么亲近中共?他们如何理解中共?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除了从他们自身的立场与想法中寻找答案外,

  • 标签: 40年代 西方人 中共 红色中国 写作 形象
  • 简介:研究元小说的语言功能特征,需要结合它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从例证的分析中探讨这类小说创作模式在叙事上的变异与变革。元小说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上,用小说套小说,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甚至错位。在小说与批评的关系上,用小说创作反省自身,讨论、评论文学创作及小说的意义,使故事情节与评价议论交替进行;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形式上,追求语言的表达策略,而将一切小说文本和对象客体都视为虚构的世界。

  • 标签: 角色变换 文本交替 语言构筑
  • 简介: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建构其“原型批评”理论,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影响很大,而且在影视关学研究和影视作品分析中也有它一定的经典性。本文通过《绿野仙踪》与《我心狂野》的比较研究,认为重建后的“原型意象”恰恰讧明了“原型批评”理论在不同时代中始终具有其恒常性。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这种理论或方法总是不断被人们引证或运用、评价,乃至在具体作品中加以创造性地发挥。

  • 标签: 原型意象 重建 类型片 移位 恒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