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黔中王学思想之"心统学政"的理论特质和"重行致用"的实践特质是黔中王学自身学术品质和思想发展与具体的时代、地域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内在理论演化的必然性和外在语境促成的偶然性。"心统学政"以本心为本体依据,以致良知为心物间的功夫指向性,以知行合一为心、学、政三者间价值转换的理论依据,在理论层面呈现出"心学合一"、"心政合一"和"学政合一"三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层面呈现出"心学"、"心政"和"学政"三种理论形态,表现为"修身"、"为学"和"为政"三种活动形态。"重行致用"体现于黔中王学以讲学治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并表现出黔中王学思想的政治、文化向度。这主要表现在黔中王学积极讲学以善俗化民,引领士风,建构地方秩序、民间话语等治世实践饱含着以儒学大传统涵化夷文化小传统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感,以及体现出的强烈的道统立场和国家在场意识。"心统学政"和"重行致用"体现出黔中王学的学派学术个性和时代思想的共同取向,凸显出明代黔中王学思想作为地域断代思想史的地位和价值意义。
简介:摘要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国,从文化层面为日本殖民侵略推泼助澜。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是伪满洲国时期日系代表女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满洲”人民生活状况及在满日本人心理状态的小说、随笔。本文力求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考察、分析牛岛春子的生平经历与作品,从文化层面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还原历史真相。
简介:《论语》“里仁篇”里提出的“里仁为美”观点集中体现了儒家美学的人学底蕴,是先秦儒家美学中一个具有元问题性质的理论命题。该命题突显出了孔子的美学思想与其仁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出美之为关的仁本根源,同时也成为孔子对于人生、社会、艺术以及自然等等各个不同领域进行审美思考和评判的依据与标准。孟子“充实之为美”的界定与“里仁为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里仁为美”的思想彰显出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人生意味,二是偏重于从内容、内在性质方面论美,三是不把美的存在以及审美活动与其他存在和活动相互隔绝。此外,这一思想也具有显明的现代价值:其所标举的仁爱精神、处世原则和思想情怀,可以对当今欲望膨胀的物化人生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同时,汲取其中的仁本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和艺术以善导美、美善并举的优秀传统,也有利于克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影响下当代艺术审美活动内容空虚、情趣低俗的弊端。
简介:清代的文学思想中,小说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这一时期乃至中国古代的小说思想进行研究时,有一些问题还需反思:首先,主要是以批评家为经、以小说批评话语为纬的研究。其次,研究更多理论关怀,而对其他形态的思想内涵关注不够。再次,常常以清代小说思想比附西方小说理论。使之沦为验证西方小说理论的个案或例子,“帮助别人呐喊而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还有,评价清代小说思想时,一方面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一方面,常常以时兴的文学理论的价值标准褒贬古代小说思想。于是,对清代小说思想的评价成了“空对空”的虚假论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与具体操作方法。
简介:'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阳明学传播到朝鲜朝被霞谷郑齐斗等学者继承和发展。在对'良知'的认识上王阳明和郑齐斗基本相同。二者都把'良知'理解为'心之本体''行为之纲领''致明的对象'。但是二者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不同,对'良知'的解释上存在一些差异。郑齐斗对'良知'的认识从王明明的'良知与宇宙'的高度,转为'良知与人'的层面,更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主体意识活动。郑齐斗在解释'良知'时比王阳明更加注重了道德理性、人性本善的方面。而且以'生气''生理''生道'等范畴解释了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这是霞谷的相对于王阳明及中国的阳明学的不同特点,也是霞谷重视和强调'活理'的生态哲学特征。阳明学的'良知'精神内涵可以理解为道德理想主义、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精神、力行实践精神。'良知'精神可以说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良药。阳明学不是死的学问,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精神的活生生的文化,应深层挖掘并继承发展。
简介:王褒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周书》载北朝文学“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是时,世宗雅词云委,滕、赵二王雕章间发。咸筑宫虚馆,有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间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眩精于末光。犹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①既赞誉王褒、庾信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由王庾二人所掀起的北周文人的创作热情。王士祯《古诗选·凡例》认为:“北周寥寥,禀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亮瑜。”②将二人并称为北周文坛精英。但是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于王褒的评价远远低于同时期入北的文学家庾信,本文在考证王褒的生平系年的基础上,结合其入北前后心理变化以及其文学创作,以期客观再现王褒生平及思想。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军队各项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新时期、新条件下,军队院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强化革命价值观的熏陶,是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问题。本文基于新时期特点,对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进行论述,着眼于当前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