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项旨在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学术交流,促进海峡两岸更加进步与发展的“台湾作家访乡采风”计划已于不久前正式启动。

  • 标签: 台湾作家 文化学术 海峡两岸 促进 计划
  • 简介:李昂的作品是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目前对李昂作品的研究,大都只停留在某个侧面或个别作品中个别问题的探讨,没有专门的作家评论.本文力图对李昂作品在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发展中承先启后的突出作用进行总体的论述和评价.重点论述李昂作为一个女性主义作家体现在其作品中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反叛加上女性或女作家身上的传统压力,以及这种思考对重构女性话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 标签: 李昂 台湾女性主义 作家 性别 重构女性话语
  • 简介: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和全中国一道,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战败,台湾在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落的总过程中被割让出去,成为日帝统治下的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标签: 新文学思潮 沦落 中国 台湾省 序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简介:古远清的《台湾当代文学事典》是一部苦心孤诣的学术书籍,兼具学术性、工具性,带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意味和研究先导功能,同时体现着资料全面而不求学术覆盖面的完全的学术特征,且具备颇受欢迎的可读性。

  • 标签: 古远清 《台湾当代文学事典》 学术创新
  • 简介:自1920年代以降,台湾新文学已以中华新文学之海上篇章的特殊姿态行进了近一个世纪。当其始发之时,海峡彼岸正笼罩着日本殖民者的赫赫炎威。尽管日本殖民者企图凭政治利剑强行斩断海峡两岸的血肉联系,但鲁迅和大陆新文学对台湾新文学的影响仍是“抽刀断水水更流”。这种坚韧有力的影响,不仅推动了台湾新文学的发生,而且铸造了台湾新文学的基本品格,引导了台湾新文学的前行方向。在海峡两岸共推民族和合的新世纪,深入研究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对推动中华文学走向繁荣兴盛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鲁迅 台湾文学 发生发展 历史作用 现实意义
  • 简介:四十年前,安徽的一些作家,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人随同国民党军政人员到了台湾。后来,一些文学爱好者成了作家;在台湾的安徽人的下一代人中也有些人从事写作,成了青年作家。他们连同原在台湾的老作家台静农等人一起,就构成了台湾的安徽作家群(含海外华人作家)。他们眷恋着家乡安徽,在自我介绍时,首先讲清他们的安徽原籍。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阻隔,对于在台湾的这一安徽作家群,安徽文学界也知之甚少。这里对他们略作述评,希望海峡两岸的安徽作家从此加强文学方面的交流。在台湾的安徽作家中,年龄最大的是

  • 标签: 作家群 华人作家 文学爱好者 青年作家 台静农 海峡两岸
  • 简介:自从一九四九年,一道海峡隔开了大陆与台湾,几十年来信息不通,各自的文化、文学、语言便都因循了各自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形而不同地发展。几十年后,在一面统一的旗帜下,将其放在一起对照,便发现了明显或微妙的差别。记得一九八三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大陆作家与台湾作家相见时,彼此都很好奇。关于语言文字,双方都有有趣的故事,最精采的一则是:陈映真先生当年在台湾绿岛坐牢时,曾与一个福建渔民居一监室,那渔民是在海上捕鱼时被台风刮上岛来的。拘禁时,他看报纸,看了后骂道:这国民党真不是东西,连字都

  • 标签: 小说语言 台湾作家 陈映真 小鲍庄 一九 叙述方式
  • 简介:<正>台湾著名戏剧家姚一苇先生因心导管手术后引发心脏衰弱,于今年4月11日在台北逝世,这是台湾戏剧界一大损失.集创作、理论,教学于一身的姚一苇,二十多年来对台湾戏剧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尤其是他长期致力于戏剧教育,作育英才无数,目前活跃于台湾剧场的工作者,大多数都是他的学生.

  • 标签: 姚一苇 台湾戏剧 文艺界 现代剧场 戏剧创作 实验剧展
  • 简介:台湾通俗文学论稿》是方忠的博士学位论文.他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阶段,又进行了一次精心加工.现在将以专著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他要我为他写一篇序言.我除了尊命乐从之外,还勾起了一丝怀旧的思绪.方忠作为博士生是在1995年入学的.那一届我招了8位博士生,虽非济济一堂,也可算是人气很旺了.其实我是没有能力与精力一次招这么许多研究生的.当时除了向全国公开招生外,有的是本校的在职生,有的是我与兄弟学校的教授联合指导的,如与扬州大学曾华鹏教授合作指导徐德明,与山东师大朱德发教授合作指导杨洪承,与福建师大姚春树教授合作指导袁勇麟,与徐州师大徐瑞岳教授合作指导方忠.

  • 标签: 通俗文学 怀旧 中国 台湾省 研究阶段 序言
  • 简介:1945年8月至新世纪的台湾文学运动,包括官方会议、军方会议、语文政策、民间会谈、原住民文学建构、现代诗运、实验性探索等。这里有统“独”之争,也有与政治关系不大的。正是这一系列运动,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

  • 标签: 台湾文化 台湾文学 文学运动 统“独”之争
  • 简介:以深层的文化学去对台湾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进行审思:首先,它表现在人生态度上感时忧国的历史使命感.这无疑是跟中国传统文学观念所强调和提倡的"经世致用"有着血缘的联系.其次,表现在情感方式上崇尚两端中和的人伦之美.它的渊薮显然来自儒家仁学为中心的亚细亚人伦血缘情感.它还表现在致思途径上讲究整体直觉的诗意表达.民族独特的致思途径、审美表达成为民族思想内容有效的物化形式.

  • 标签: 民族化 隐形 渊薮 血缘 契合
  • 简介:本文拟从批判父权专制、赞颂女性意识觉醒,反映阶级压迫下无产阶级女性境遇,揭示殖民地种族文化问题复杂性、隐蔽性,以及暴露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戕害性等方面,探究了当时台湾女性小说创作风貌,并指出了它在台湾文学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日据时期 台湾 女性小说 创作风貌
  • 简介:一年一度的台湾“五四奖”,今年将其“文学教育奖”颁发给了台湾新生代作家欧银钏小姐,旨在奖励她长期投入创作以外的文学工作以及做出的突出贡献。

  • 标签: 五四 新生代作家 中国 台湾省 文学教育 创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对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肯定。本文主要聚焦于眷村文学、客家文学和原住民文学研究三方面。眷村文学研究聚焦于文本中所展示的眷村历史和眷村生活图景,揭示生活在眷村的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国情思;客家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中所展示的民风、民情和民俗,展示其蕴含的客家生态文化;原住民文学研究重在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解读。在整体性、关联性上,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和提升的空间。

  • 标签: 台湾文学 族群书写 眷村文学 客家文学 原住民文学
  • 简介:明永历五年(一六五一),朱术桂与郑鸿逵攻取金门,郑成功在思明州(厦门)礼待避乱宗室,对朱术桂以王礼待之。永历十六年(一六六二)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五月,郑成功去世,郑经继位延平王。永历十八年(一六六四)春,郑经迎朱术桂到台湾,于承天府府署(今台南市赤崁楼)旁的西定坊建立宁靖王府邸,并供岁禄给朱术桂,但未拥立其称帝或监国。

  • 标签: 台湾地区 楹联 郑成功 吴三桂 郑经
  • 简介:本文通过台湾文学近百年来发展情况的概述,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指出台湾文学乃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驳斥形形色色的"文学台独"言论,彻底揭露了其实质,即企图通过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学与文化联系,以达到分裂祖国、实现"台独"的险恶目的.与此同时,本文还特别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和警惕当前大陆台湾研究界中出现的某些危险倾向,沉痛指出这种情况,很可能为"台独派"所利用,在无意之中为"文学台独"间接张目.这是不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深刻、认真的反思.

  • 标签: 台独派 台湾文学论述 文学台独批判 台独分子
  • 简介:2008太平洋诗歌节于11月7日至9日在台湾花莲松园别馆举行,今年受邀参加者包括中国大陆诗人于坚,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日本女诗人平田俊子、学者上田哲二,法国女诗人/汉学家罗玛丽(MarieLaureillard),以及余光中、郑愁予、杨牧、痖弦、黄春明、李泰祥、吴晟、陈芳明、陈育虹、萧萧、罗智成、杨泽、廖咸浩、陈义芝、焦桐、陈家带、鸿鸿、陈昌明、蔡素芬、杨佳娴等。

  • 标签: 诗歌节 太平洋 台湾地区 女诗人 中国大陆 汉学家
  • 简介:<正>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队伍,主要由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组成。也有诗人参与,且起了重大作用。流沙河先后出版于1983年、1988年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便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这两本书所着重的是粗笔勾勒而非工笔描绘,表层的介绍多于深层分析,在理论上还未能做到深透和绵密,但著者对台湾诗人的评价,有不少精彩之处,常常著语不多而能力透纸背。著者的另一本《隔海说诗》(三联书店1985年版)只说诗不涉及到人,诗又只说好的或瑕瑜互见的,且着重探讨诗的艺术特色,探讨时有不少地方触到了原作独具的神韵。自序《我读台湾现代诗》,用现实的眼光与艺术的眼光,理直气壮而又温文尔雅地评说着现代派的是非功过。该书兼有评论的科学性与文学的艺术性。在文采风流方面,堪称一枝独秀。

  • 标签: 新诗研究 台湾诗歌 成绩与问题 大陆 流沙河 诗评家
  • 简介:抵达梦寐中的影像。山的波浪起伏如我的心跳,久久不能平息它因此重峦叠嶂。台北的高楼,台北的蓝天为我打开全部的隐秘,像一朵玫瑰

  • 标签: 映像 台湾地区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