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中日关系极端紧张的状况下,台湾岛内出现持续保持对日亲近的非正常动态。尤其是在2012年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发生以来,台湾岛内亲日趋势异常升温,值得我们密切关注、认真研究。笔者以为,当下台湾社会异常亲密的亲日动态是一种有着浓厚历史情结和现实利益需求的混合物,也是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台关系的迅速接近紧密关联的。台湾曾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民众受皇民化毒害尤深;1972年日台断交至冷战结束,日台政治关系被限制为"民间"层次的双边关系。但在近50年的冷战时期,在美国主导下的美日台三边关系结构中,台湾经济极度依赖日本,促使台湾社会对日本记忆产生重新解读。进入20世纪末后冷战时代,日本右翼势力和"台独"势力空前膨胀,特别是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为拉日本势力对抗大陆,刻意渲染亲日媚日的氛围,日台双边关系超常发展。此后,在民进党执政8年和国民党再次执政6年的14年间(2000~2014),日台关系的确呈现实质性的进展,不论官方与民间,其联络管道之多、联系程度之广,乃显"日新月异"之势。
简介:从事建筑教育、行政、政策研究近半个世纪,主力完成贵州《城乡建设志》、《建筑志》两部巨著的沈斐宇同志,要我为《建筑志》写篇书评。心诚意笃,谊满情深,拒之不敬,却之不恭,添在混迹建筑一生本有偏爱,只得惶然命笔,略抒浅见。贵州《建筑志》之编、纂、写、记、录,可圈可点之处甚多,这里只就得益最深者指出三点,以求教于同好。
简介:文化是人群共同体在适应环境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和制度安排。一个族群的文化变迁既有客观现实因素,也有主观心理因素;既有面对现实生存环境压力的被动性适应变迁,也有为了追求族群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性适应变迁。文化随着一个族群客观生存环境和生存策略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不同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为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适应环境的文化理性选择,而且这种文化的理性选择建立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理性基础上。在生存和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会随着历史发展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被动或主动地做出相应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文化的调适与重构,理性的选择适应自身生存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于此同时,人们也会理性的选择适应自身生存环境的文化模式。故此,民族文化变迁是建立在民族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性是建立在实践理性之上,文化理性随着实践理性的变化而变化。
简介:探讨人文主义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对人类文化属性的强调,人文主义把人性视为文化的产物,并将其与自然置于强烈的对比和对立关系之中。此种人文主义观念对于人类正在遭遇的生态危机有一定关系。但是人文主义并不因此而应该受到完全否定。问题的出路不在于人类文化的重新自然化,也不在于自然的文化化,而在于寻求一种将人性看作自然与文化之合成的新人文主义。借此,人文主义能够将其对自然的传统理解作为人类文化成就的潜能保持下来。同时,它还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跨文化普遍性,使人类能够在保持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分享共同人性,重新认识人类的本质。
简介: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现当代各级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拱北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组织动员回族穆斯林向灾区同胞捐款捐物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考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