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了几次大地震中地大管道(主要指输油(气)、输水管道)的震害现象,分析了地震对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从大地震中得到的认识与启示.介绍了地下管道震害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重点提出地面大位移时地下管线的两类屈曲变形、断层运动对管道屈曲变形的影响、砂土液化对管道的上浮作用等研究难点.针对地下管道的震害特征,介绍并评述了地下管道的主要抗震对策与措施.

  • 标签: 地下管道 震害特征 屈曲变形 上浮作用 抗震性能
  • 简介:村镇房屋是历次震害中最薄弱的建筑,提高其抗震性能刻不容缓。本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震烈度的取值,以陕南6县18镇54个自然村的1161栋村镇房屋为抽样样本,完成样本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的破坏比及破坏损失比、场地条件、抗震概念设计、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等现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南村镇房屋的结构类型有生土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其中砖混结构是其主要的抗震结构类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影响下的破坏比有差异,而破坏损失比相同;陕南村镇房屋的场地条件变化复杂,抗震概念设计存在缺陷且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淡薄,亟待提高。

  • 标签: 村镇房屋 结构类型 地震动参数 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性能
  • 简介:试图通过水系、构造和现代资料的反演来对祁连山中段中晚更新世以来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的研究,来表明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且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发生渐变,角度逐渐增大.

  • 标签: 祁连山中段 构造应力场 主压应力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进行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时,在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震害计算方法——单元破坏度指数法。同时将该计算模型嵌入到ArcView9.0的GIS平台中,并以Oracle数据库为支撑,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数据,对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元破坏度指数法不仅大大简化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样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与GIS相结合可以客观快速地模拟出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

  • 标签: 单元破坏度指数 震害预测 震害因子 群体建筑物 GIS
  • 简介:针对2015年发生的4次磁情指数K≥6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甘肃天祝地区松山、寺滩和古丰地电场在磁暴发生期间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地电场各测向均记录到同步的地电暴变化,其最大变幅均明显高于正常日变;对同一场地地电场,其变化幅度与磁情指数K呈正相关;对不同场地地电场,因其对磁暴的响应程度不同,其变幅差别很大,这可能与地下岩石、裂隙、含水度及渗透率等水文地质因素及台址介质的电性结构有关。

  • 标签: 地电场 地磁暴 地电暴 天祝地区 K指数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的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新疆地震危险区内实行短临跟踪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境内震例研、究和实际跟踪预报表明,跟踪式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地震危险区 短临跟踪预报 新疆
  • 简介:利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亮温异常变化信息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根据该资料在台湾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析认为,其亮温异常信息可作为台湾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一种较可靠、有效的短临预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构造块体在破裂或错动前,因地壳岩石受挤压时应力应变的增强而引起了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异常增温现象。

  • 标签: MODIS卫星 遥感资料 亮温异常 地震预测
  • 简介: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是菲律宾海板块凸向亚欧大陆俯冲-碰撞异常岛弧带。福建位于台湾岛弧西侧活动地块。闽台独特的构造格架、地球动力学状态和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成为研究海陆板块俯冲-碰撞效应及其对板内地震活动影响天然地区。本文主要依据近30多年以来对福建地块的地震地质背景、地壳变形观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以及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地热场等资料,结合台湾学者详细对台湾岛弧地球动力学与强震构造等研究成果,探索海陆板块俯冲-碰撞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板内活动地块影响,进而揭示板间-板缘-板内强震活动关联性和动力学性状的异同性。试图为本区强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活动构造格架 地壳变形与应力轨迹 强震动力学特征 弧陆能态结构
  • 简介:可视化地震应急通讯办公系统是用微机实现地震现场与指挥部之间影音互传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提供了一个使用简单的视频输入设备,利用现有公用通讯信道实现视频实时交换的实施方案。

  • 标签: VIDEO COMMUNICATION VIDEO REAL TIME exchange.
  • 简介:本文通过筼筜地区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监测环的选点、埋没标志、观测、平差,得出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各沉降点的累计沉降、沉降速率、基础倾斜等各自特征和机制。指出各幢大楼基础沉降的最大幅度,并提出今后继续监测和防治的建议。

  • 标签: 高层建筑 沉降研究
  • 简介:在对福建地区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上世纪九十年代闽台地区若干次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资料,并对异常的形态、时间及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后认为这些异常反映了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变化和台湾强震前大范围内的地壳活动增强。

  • 标签: 地下流体 前兆异常 地震
  • 简介:本文基于大理州的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的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的编制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强震动 近场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的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的点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点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肝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的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的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的8个分类特征,利用群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的LiDAR点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的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的灾情信息支持。

  • 标签: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 简介:我们从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目录出发,首先对闽台地区进行预报对象的分区及确定,再选用方差分析、谐波分析、平稳时间序列三种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预报,最后应用这三种预报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运算,从而得到综合分析的年度地震趋势预报结果。本文是我们五年来制作年度地震趋势预报的总结性报告之一,力求从理论阐述到实践应用上,均能一一加以介绍,望大家多提意见。

  • 标签: 地震 趋势 数理统计 预报
  • 简介:青海地区强震震例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图像演化过程对强震的孕育有较好的预示作用.研究了青海强震孕育不同阶段地震活动呈现出的几种清晰稳定的演化图像,对未来强震的时、空、强预测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标签: 地震活动图像 强震预测 青海地区
  • 简介:目前,底部剪力法是各国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时需要使用各自国家的抗震设计反应谱。本文汇总了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的反应谱和底部剪力法,在相同重现期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烈度下3本规范反应谱的异同,并通过算例对比了分别采用3本规范的底部剪力法算出的不同设防烈度下同一结构的底部地震剪力和层间地震剪力。对比结果表明,3本规范的反应谱和底部剪力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在表达形式和参数设置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抗震设计规范 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 地震作用
  • 简介:结合历史地震及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讨论了海东区域地震的活动特征,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断裂附近,而中小地震呈随机分布状态。自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以来,需要关注未来强震趋势。

  • 标签: 青海海东 地震分布 活动特征
  • 简介:以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为例,对研究区进行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在利用芦山地震受灾区航空影像对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隐患点解译的基础上,选择坡度、坡向、震后累计降雨量和危险植被指数4个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分级法对各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量化,最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芦山地震震后次生滑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次生滑坡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

  • 标签: 芦山地震 次生滑坡灾害 风险评价 航空影像 可见光抗大气指数 AHP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