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深静脉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61例深静脉置管病例,对穿刺方法、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为98.6%,其次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为95.0%和86.9%。误穿动脉发生率,股静脉穿刺最高为11.7%,其次是颈内静脉穿刺5.7%,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为3.9%。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比颈内静脉更易发生气胸、血胸。股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8%,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静内静脉穿刺置管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的配合能力选择适当的置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工作,来对不同患者患有的不同的贫血疾病情况进行诊断,需要诊断的三种贫血情况分别为缺铁性贫血、具有细胞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进而获取血液分析这项诊断工作中的实际价值。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患有贫血疾病的患者中选择90位合适的患者最为血液分析研究实验的实验对象,试验一组为30例患有地中海贫血疾病的患者,试验二组为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试验三组则为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后两组的患者数量均为30人,另外选择30例健康的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对三组的血液分析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三组患者在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实际浓度、红细胞的具体分布宽度与平均的红细胞蛋白含量的数值上与对照组存有明显差异。结论血液分析工作在对多种贫血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时均能够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其中对照组为a组25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实验组50例再分为b组和c组各25例。b组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c组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随访2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三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式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常用三种洗手方法的效果、费用、耗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ICU各班次内随机抽取3-6名护士分别采用固体肥皂洗手法、洗手液洗手法、“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拭手这三种方法洗手后进行手部细菌菌落采样监测,同时计算洗手所用成本与时间。结果三种洗手法的手部菌落计数均为合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洗手所用时间有显著意义(P<0.001);固体肥皂洗手法费用最低,但易污染且有损手部皮肤,逐渐被淘汰;洗手液洗手法费用较高;“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拭手费用最高。后两者含护肤成分,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结论洗手液洗手法和“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拭手高效、便捷,可以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
简介: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的诊治和管理措施。方法:对20例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痰直接涂片法检查。结果:20例病人痰直接涂片阳性2例,阳性率10%;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15%;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应用于结核杆菌DNA的检测,阳性I3例,阳性率55%。结论:痰直接涂片法,结核杆菌培养等方法,因检出率低,实验时间较长,影响肺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应用于结核杆菌DNA的检测,使其检出率有较大提高。本文对我院传染科收治的20例老年肺结核病人痰液,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和PCR法,对痰液结核杆菌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蔬菜中灭多威、残杀威、呋喃丹三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丙酮-氯化钠-二氯甲烷提取,40℃氮吹浓缩后,经活性炭-氨基-SPE柱净化,40℃氮吹浓缩至2.0mL。HPLC测定。色谱条件C18柱(4.6×250mm,5µm),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1.0mL/min,柱温3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结果三种农药不同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4.8%~109.0%,RSD为2.1%~5.2%,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灭多威0.02mg/kg、残杀威0.01mg/kg、呋喃丹0.01mg/kg。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合于蔬菜中灭多威、残杀威、呋喃丹农药的同时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B超)、X线计算机(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怀疑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同时行B超、CT、MRCP的病例146例,通过比较分析,判断分析各自优劣。结果在146例患者中,最后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确诊胆总管结石者138例,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者112例,其中4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为78.3%(108/138);MRCP诊断134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95.7%(132/138)。CT诊断胆总管结石者97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68.8%(94/138)。结论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CT对胆总管结石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像诊断中MR(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X线(X射线X-rays)诊断技术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影像科选出45例参检者充当研究对象(检验时间:2022.1至2023.10),均参与MR、CT、X线诊断项目,对比检出率、满意率及最优技术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指标。结果:MR、CT、X线诊断技术下检出率97.78%、82.22%、62.22%;满意率100%、86.67%、68.89%;显然MR技术数据最高,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其特异度100%,灵敏度97.73%。结论:MR影像诊断技术检出准确度高于CT、X线,若无法参与MR诊断项目可转而选择CT诊断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用不同标本(静脉血、末梢全血、预稀释末梢血)进行血细胞检测所得结果的分析,探讨其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对100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自愿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希森美康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将三组数据进行重复性实验和比对试验,经统计学分析,比对静脉血、末梢全血、预稀释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全血比较只有红细胞压积HCT,P<0.05有差异,而静脉血与预稀释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五项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细胞分析应以静脉血为主,标本采集确有困难时应尽量用末梢全血,应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颈部偏中心肿瘤的三种常规照射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一种临床上最为可行的常规放疗照射模式。方法选择30例颈部偏中心肿瘤(根治性或术后)放疗病例,全部均用面罩固定后做CT扫描定位。利用同一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根据病灶情况确定原发灶(GTV)、高危亚临床病灶(CTV1)和低危亚临床病灶(CTV2),术后放疗者直接勾画CTV1和CTV2。对每一病例设计三种照射模式,即传统照射模式(两对穿野分阶段照射)、野中野照射模式(大野中加小野同步照射)、改进照射模式(两对穿野加一前野小野)。传统照射法采用二次缩野照射,分阶段给予CTV2、CTV1、GTV照射;野中野和改进照射模式照射根治病例是先对CTV2大野照射,再对CTV1照射,缩野前后均同时给予GTV局部推量,GTV220-240cGy/F,CTV1180-200cGy/F,术后放疗病例先大野照射CTV2,同时给CTV1局部加量,CTV1220cGy/F,CTV2200cGy/F。比较三种照射模式的靶区内剂量学差异。结果三种照射模式GTV内主要剂量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等剂量曲线对靶区的包绕程度及适形度有显著差异;正常组织的受量在改进照射模式中最低。结论在颈部偏中心肿瘤的放疗计划中,采用改进照射模式能在较短时间内给予靶区足够的、均匀的照射剂量,并且能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具有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