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和I型干扰素(IFN)α、βmRNA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未经治疗的CHB患者88例(CH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4例(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IFN-α和IFN-βmRNA表达,用2-ΔΔCT的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B组患者外周血中STING,IFN-α和IFN-βmRNA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2.95、3.14、2.01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3.41,-2.31,均P<0.05);CHB患者STING相对表达量HBVDNA病毒载量≤104IU/mL组分别是HBVDNA病毒载量104~105IU/mL组、105~106IU/mL组和>106IU/mL组的2.98、3.76、3.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STING与IFN-α、IFN-β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5、0.503,均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STING表达升高,且STING高表达影响HBV复制。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HBV-DNA定量检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入院的CHB患者(n=85)作为研究组,同期HBV早期感染者(n=80)作为对照组。均给予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100例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组别采用常规抗 HBV 感染药物(参照组)以及核苷 ( 酸 ) 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49(98.00%)、ALT指标(73.58±5.96)U/L、AST指标(80.43±6.01)U/L、TP指标(45.53±3.34)g/L、AFP指标(105.56±7.17)μg/L;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3(86.00%)、ALT指标(113.09±7.13)U/L、AST指标(115.06±5.38)U/L、TP指标(30.62±3.29)g/L、AFP指标(130.54±10.32)μg/L;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恢复,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显著的效果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拉米夫定对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在药物使用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背景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家族病史等)、临床诊断、生活质量等。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在AS、FA、SS、AC、EF、WO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平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拉米夫定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和慢性血吸虫病合并HBV(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中26例合并“大三阳”、48例合并“小三阳”,51例未合并HBV感染;145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25例合并HBV“大三阳”、35例“小三阳”、85例未合并HBV感染者的上述4项指标:对照组50例正常人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的含量。HBV标志物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血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晚血并HBV“大三阳”明显高于晚血并小兰阳患者(P〈0.01);晚血并HBV“小三阳”与晚血未感染HBV者无差异(P〉0.05)。慢血并HBV“大三阳”与晚血并“大三阳”组比较。除HA外,其余3项指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慢血并HBV“小三阳”与慢血并“大三阳”组比较,HA、Ⅳ.C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LN前者低于后者(P〈0.05),PCⅢ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末感染HBV组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并HBV“小三阳”组与慢血未感染HBV组比较,前者HA、PCⅢ明显高于后者(P〈0.01),LN、Ⅳ.C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与控制组比较,除LN外,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增高,合并HBV“大三阳”者较合并HBV“小三阳”者增高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心抗体和e抗体双抗体阳性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验300例双抗体阳性HBV-DNA含量。结果核心抗体与e抗体双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3.61%。结论乙肝核心抗体与e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中极少数仍存在病毒复制,具传染性。在乙肝核心抗体与e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HBV-DNA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邻苯二甲醛对污染乙型肝炎病毒胃镜消毒效果及对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某院16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后的168套胃镜,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套。对照组采取强化戊二醛浸泡消毒,研究组采取邻苯二甲醛消毒,并对两组清洗前后及消毒3、5min的胃镜内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及定性检测HBV-DNA的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清洗前后和消毒3min时胃镜内腔PCR荧光定量及定性检测HBV-DNA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毒5min时胃镜内腔PCR荧光定量及定性检测HBV-DNA的平均含量(5.89±0.28)×102、(5.32±1.28)×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4±0.65)×102、(8.34±1.3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邻苯二甲醛对污染乙型肝炎病毒胃镜进行消毒,其消毒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HBV-DNA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选择院内接受治疗的53例患者,指导所有患者均接受HBV-DNA、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对53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HBsAg阳性的HBV-DNA阳性检出人数更多,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更为明显,大三阳,HBsAg、HBeAg阳性检出患者的HBV-DNA阳性检出人数更多。结论:通过对慢性乙肝患者做好HBV-DNA、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检测,对提高临床病情分析准确性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对乙型肝炎患儿HBV-DNA阴转率、TBIL、AL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大盘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乙型肝炎患儿,将患儿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患儿。对照组患者服用拉米夫定,一次0.1g,一日1次,连续治疗一年。观察组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皮下或肌内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次/周,治疗时间为1年。结果对照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HBV-DNA阴转率为15%,治疗一年HBV-DNA阴转率为5%。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HBV-DNA阴转率为52.5%,经过一年的治疗HBV-DNA阴转率为37.5%。两组患儿治疗后HBV-DNA阴转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BIL、ALT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指标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两组患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患儿具有明显的疗效,患儿的HBV-DNA阴转率明显的提高,TBIL、ALT显著的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就优质护理策略用于患乙型肝炎孕产妇负性情绪及新生儿HBV感染率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孕产妇,在基于不同护理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经优质护理后,其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体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HB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孕产妇开展优质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还能整体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血清HBVPreS1-Ag、HBV-DNA、HBeAg之间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慢乙肝患者HBVPreS1-Ag、HBV-DNA、HBeAg均为阳性,用全自动酶免仪检测HBVPreS1-Ag及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0例慢乙肝患者,经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80ugIHqw或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180ugIHqw抗病毒治疗后,HBVPreS1-Ag的24周转阴率为30%,48周转阴率为35%,HBV-DNA的24周转阴率为25%,48周转阴率为30%,HBeAg的24周转阴率为40%,48周转阴率为45%。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24周、48周,患者血清HBeAg的转阴率高于HBVPreS1-Ag及HBV-DNA的转阴率,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24周、48周,HBVPreS1-Ag、HBeAg、HBV-DNA的转阴率相似,均可反映乙肝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变化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 在针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开展治疗时,将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异甘草酸镁联合进行运用,分析这种治疗方法为其自身肝功能等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62例病例,所有病例确诊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收治开始时间为2018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2月,随机均分,各31例,异甘草酸镁用于A组,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异甘草酸镁用于B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结果 B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开展治疗时,将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异甘草酸镁联合进行运用,可以使患者肝功能等指标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