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智能( AI) CT对肺结节患者病变检出及定性诊断。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结节患者,人数为 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 25例,其中 25例进行人工智能( AI) CT诊断(观察组)、 25例进行常规 CT诊断(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 P< 0.05)。观察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人工智能( AI) CT对肺结节患者病变检出具有较高价值,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低,能够使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得以提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节临床诊断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疑似有肺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均接受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下的结节大小、性质、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下结节大小、性质、各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都和常规剂量扫描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肺结节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取得常规剂量相近的结果,且辐射伤害更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肺内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肺内结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5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CT征结块。其中30例患者为肺癌,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5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对比两者的恶性病变率。结果50例毛刺征按其长度通常一般可分为两类短毛刺征36例,恶性病变率为86.11%,长毛刺征14例,恶性病变率为2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判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毛刺征,因此,临床在诊断时需要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相结合,这样一来可以时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节治疗中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例肺部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15个肺结节需要接受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根据结节的不同形态和大小,设定不同的功率和时间,术后通过CT增强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15个结节病灶行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CT引导活检病理证实,原发性肺癌10例,转移性肺癌3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1例。术后穿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的总体阳性率为86.67%。结论:给予肺结节患者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治疗方法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将其利用在疾病干预中,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结节术后患者护理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清扫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胸外常规护理和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胸外常规护理和传统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训练前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测量值、6min步行实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漏气、肺不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训练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能改善肺结节术后患者肺功能,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双源CT增强多参数成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资料,总计40例,根据病例活检结果,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25),观察组为良性肺结节,对照组为恶性肺结节,对比分析两组双源CT增强多参数数据及ROC曲线。结果:观察组NIC、K、碘基值及常规增强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40、70、100、120及140keV下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C的AUC面积显著高于|K|和碘基值(P<0.05),而NIC+|K|+碘基值联合诊断的AUC面积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双源CT增强多参数成像技术在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全面了解肺结节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降低误诊率,可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宝石能谱CT混合能量模式检测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结节患者84例,采用宝石能谱CT对全部病例进行检查,以病理学评估和穿刺活检结果作为参照标准,量化其在肺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显示39例确诊患者确诊恶性肺结节,45例确诊患者确诊良性肺结节,宝石能谱CT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84.62%、91.11%、89.19%、87.23%,Kappa=0.760,与最终金标准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 结论:宝石能谱CT对肺结节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进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肺结节诊断中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影像科内开展肺结节诊断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200例患者,年龄30~60岁,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胸部X线诊断,分析螺旋C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并对螺旋CT诊出的患者进行病理活检,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差异。结果 胸部X线诊出患肺结节者164例(结节数180个),螺旋CT诊出患肺结节者182例(结节数210个),螺旋CT扫描诊出肺结节率较胸部X线高(P<0.05)。而经病理活检,CT诊出182例患者(结节数210个)中,恶性结节83个、良性结节127个,恶性结节患者扫描中的钙化率、分叶征率、空泡征率、毛刺征率、棘状突起率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 肺结节诊断中,螺旋CT扫描技术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诊出病变,还可判断结节性质,利于患者后续诊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在肺结节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康复进程、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到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纽曼系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在肺结节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小结节患者在全胸腔镜下接受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外科收治的80例肺小结节患者,均在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根据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将此80例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肺叶切除,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接受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指标、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血清、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进行手术、术后引流、住院上花费的时间更少、且观察组手术过程中流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出现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但观察组反应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小结节患者在全胸腔镜下接受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论述肺痹的来源及历史沿革,分析肺痹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肺痹-邪盛痹重期(肝风内动)的治法和方药。通过分析肺的生理,及内风对肺痹的影响,总结王檀教授采用潜镇熄风之法,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肺痹的临床应用,并举出验案说明。
简介:摘要:目的:双源Flash CT低剂量扫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受88例肺小结节病灶经皮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G组(常规组),SY组(双源Flash CT低剂量组)。结果:CG组CTDIvol、DLP、ED的值均高于SY组,CG组与SY组间比较差距较大(P0.05)。CG组并发症发生率较SY组高,组间比较差距较小(P>0.05)。CG组穿刺成功率较SY组穿刺成功率低,组间比较差距较小(P>0.05);CG组穿刺次数较SY组多,组间比较差距较小(P>0.05)。88例肺结节病灶患者,其中肿瘤72例,占81.82%,良性病变16例,占18.18%,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