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在职泌尿外科医生关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原因的认知情况,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4所三级医院、10所二级医院的泌尿外科在职医生98人,调查其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看法。结果:31.63%的人认为感染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砂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分别占66.33%、71.43%和21.43%;31.63%的人认为大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55.10%的人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与心理障碍同时并存,但对心理障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还是结果,42.86%的人认为尚不明确。结论:泌尿外科医生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存在一定分歧,这将直接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处理,开展相关研究及培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颌面颈部感染并发所呆滞的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试验对自2006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颈部的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并且针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坏死性纵隔炎患者从病原菌上以及患者的耐药性上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试验。本次试验对我院的患者一共有92例患者进行检验,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试验当中可以看到,通过对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92例患者当中一共有55例有细菌生长,这55例病原菌当中格兰阴性菌的比例要达到30.91%,剩下的69.09%为革兰阳性菌。对患者的病原菌的分析可以看到格兰阴性菌因为耐药性较低,所以可以使用一些抗菌类的药物例如利福平以及亚胺培南。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预防。如果患者检查发现了革兰阳性菌可以发现格兰阳性菌的耐药性较低的药物则是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对于不同的耐药病原菌进行使用以及对于出现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这种治疗可以实现治疗的效率要达到16%左右,这是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类的药物咋对颌面颈部感染致坏死性纵隔炎是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致坏死性纵隔炎进行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0例贫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因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均经血常规检验,确诊为贫血。明确病因154例,其中39例白血病,占比18.32%;35例缺铁性贫血,占比16.73%;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占比10.08%;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占比9.95%;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比4.84%;24例感染性贫血,占比11.58%;7例多发性骨髓瘤,占比3.55%;3例骨髓纤维化,占比1.95%。结论: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有效确定贫血病因,对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其对疾病的预后评估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年增高的流行趋势。在中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1],糖尿病患病率为9。7%,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约在90。0%以上,而T2DM中又以肥胖者居多。肥胖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能够促进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与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肥胖和T2DM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病理生理的水平,肥胖与T2DM相关的核心机制及发病的共同基础是胰岛素抵抗。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腹部穴位对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STC患者52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接受艾灸腹部穴位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星期,疗程结束后随访3月。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为6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标记物排出率较同时段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各时段观察组标记物排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DS、S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SD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SA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护理满意度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1%),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结论:腹部穴位艾灸结合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ST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和焦虑抑郁的情绪,疗效显著,不仅临床满意度高,而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
简介:作者简介刘荣格,女,39岁,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河北省平乡县,研究方向急救医学。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建院三年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病病种规律及抢救成功率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建院始20097~20127三年来在急诊科抢救的789例危重症患者的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疾病谱、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中毒、院外死亡是急诊科前五位危重病种;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最多285例,占3612%;心肺复苏病例数最多的是“院前死亡”,院前死亡中年居多75例,占512%,全天就诊高峰在2000~2200为就诊高峰。结论急诊工作的核心是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综合全面评估,及时解除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尽快分流,应关注青年人心里健康,减少自发行为造成致死、致残率,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加强院前急救及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急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