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咽炎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咽炎组,选择同一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患者的主观症状,记录并分析所有对象发病的相关因素,例如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生活习惯等。结果咽炎组患者在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饮食、睡眠)五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健康组,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炎组患者吸烟、饮酒、劳累、睡眠质量不佳、饮食生冷辛辣的人数比例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饮食、睡眠)随病情变化,慢性咽炎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发病因素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脊柱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分析引起焦虑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5例脊柱手术住院患者,于手术前1天在无任何干扰情况下填写研究者自制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信息调查表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信息调查表内的各种因素和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患者术前SAS评分为34.82±8.54,高于国内常模值29.7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脊柱手术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有11例患者SAS分值大于50,术前焦虑发生率10.4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家庭月收入、学历、医保、性格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既往史、手术方式等对术前焦虑状态无明显影响。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主要与患者收入、学历、医保和性格有关。
简介:摘要通过一年的观察统计,找出易导致主班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各个环节及原因。通过加强沟通和管理,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从而保证主班工作的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009至2011年间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数据资料,探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妊娠等因素对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009~2011年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者的产后出血量低于经剖宫产者,在显著性水平0.05时,两组数据的均值之间存在差异。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量可能高于宫缩乏力的作用。其他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在统计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于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减少产后出血,必然具有积极意义。不同的产后出血原因对患者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我院妇产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出生的108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重儿10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巨大儿的母亲孕前、孕产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观察组产妇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幅度、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发现以上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孕期坚持运动锻炼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说明巨大儿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孕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对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较大。因此,重视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坚持锻炼、控制孕妇体重,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其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手术患者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骨科术后医院感染提供针对性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分析法对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集的220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果22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31例,占14.1%,其中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感染12例,占比为38.7%,其次为皮肤部位,占到25.8%。骨科手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Ⅲ类切口类型、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3h及术中有植入物等。结论(1)骨科医院感染概率高,手术无菌操作不到位、切口长期暴露及有合并症等均是诱发临床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2)强化规范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主观因素,有助于控制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率,促进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酶底物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对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别对比研究,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同,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在温度28℃、32℃、40℃下检测结果和温度为36℃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总大肠菌群培养时间在16h、18h、20h、32h的检测结果和24h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结论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分析,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5~37℃)和时间(前者为22~28小时、后者为24~28小时),才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法与仪器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专属性与符合率。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测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类法将新鲜尿液标本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目视法,与标准比色板进行目视比色;B组患者采用仪器法,通过仪器完成尿常规检测,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尿潜血、红细胞、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等四项检测结果。结果①A组的161例患者中,阳性155例,阳性率为96.27%,检测后阳性符合148例,符合率为95.48%;161例B组患者中,阳性155例,阳性率为96.27%,检测后阳性符合138例,符合率为89.03%,A组检测符合率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尿液标本pH无差异89例,pH差异≤0.5者218例,测评结果差价∈(0.5,1者15例,差价>1者0例,符合率为95.3%。结论目视法在尿常规检测中较仪器法而言,具有显著优势,检测准确率较高,“假阳性”情况发生几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年龄和性别对CKMB质量法和活性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年龄段以及性别分组,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份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器上的1008份CKMBSTAT检测结果,计算每组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按年龄段分析20岁以下组CKMB质量法结果均值3.147±2.3,活性法结果均值27.95±15.45;60岁以上组质量法结果均值2.986±2.1,活性法结果均值25.47±11.16;20-60岁组质量法结果均值1.683±0.98,活性法结果均值23.25±10.3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质量法与活性法配对资料分析P<0.001。按性别分析男性组质量法结果均值2.798±2.05,活性法结果均值28.23±15.73,女性组质量法结果均值1.813±1.10,活性法结果均值26.17±12.6,差异有显著性,质量法与活性法,配对资料分析P<0.001。结论CKMB质量法和活性法检测结果由于生物因素差异,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存在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