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的合理选择、操作要领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施行产钳术的36例和胎头吸引术的108例进行对比观察和临床分析。产钳术36例中,出生1分钟内阿普加评分(Apgarscore)7-10分30例,占83.33%,4-7分5例,占13.88%,0-3分1例,占2.78%;胎头吸引术108例中,出生1分钟内阿普加评分7-10分88例,占81.48%,4-7分10例占18.52%,0-3分0例。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组无新生儿死亡病例。产钳组无宫颈裂伤,会阴侧切处阴道裂口向上延伸5例。胎头吸引组无宫颈和阴道损伤病例。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择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熟练掌握手术程序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包头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包头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39例,年平均发病率5.53/10万,无死亡病例;全市疫情分布广泛,以散发为主,不同地区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数市区高于旗区;包头市布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3~6月,共发病123例,占病例总数的94.24%,次高峰为10-12月,占2.88%(4例);麻疹发病在年龄构成上,最小的6个月,最大44岁。除6~11月龄幼儿外,散居儿童、成年人(20~39岁)为主,共发病71例,占51.80%;其中散居儿童最多,占36.69%;在139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7.27%(24例)、42.45%(59例)、33.09%(46例),其中,未到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月龄者(<8月龄)9例,占6.47%。8月龄~3岁病例有接种史的比例最高,为9.35%(13例),其次是8~19岁,为4.31%(10例),20~39岁年龄组免疫状态大多不详或无免疫史。结论全面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防控工作重点为散居儿童和20~39岁组人群,对重点人群开展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等免疫策略是实现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治疗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鼻骨并鼻中隔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外形保持正常,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复位治疗。其中10例单纯鼻中隔脱位,8例鼻骨骨折无明显移位,18例鼻骨骨折移位,16例鼻严重畸形。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其中40例治愈,12例好转,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经鼻内窥镜行外伤性鼻骨并鼻中隔骨折手术治疗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准确,损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疼痛程度轻,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首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锚钉治疗38例髌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髌下极撕脱骨折患者38例,采用5.5mm锚钉进行治疗,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观察和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58例完全获得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患者中有35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现了关节强直。治疗的优良率达92.1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髌骨下极骨折分离移位及髌韧带切割滑脱的情况。结论采用锚钉治疗髌下极撕脱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复位并固定骨折,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选用术前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一般护理、等方案进行护理,60例患者中有26例女性、34例女性,损伤部位分布不均匀,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结果成功随访60例患者6个月-12个月,Frankel脊髓评分由原来的A级22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10例变为现在的A级16例,B级5例,C级11例,D级16例,E级12例;6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脊髓液露,3例患者在手术后一周切口愈合,4例患者骶部出现褥疮,经过4周的精心护理后痊愈。结论科学的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颈椎骨折脱位位并发脊髓损伤及相关的神经系统恢复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法。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麻醉与手术的时间、术后唤醒与拔管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与手术时间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唤醒与拔管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在胫骨骨折手术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下骨折20例,男13例,女7例。骨折按照Russell-Taylor分型ⅡA型7例,ⅡB型13例。患者均采用骨折局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螺旋刀片型治疗,术后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创伤性髋关节恢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例患者均正常随访(失访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平均愈合时间(16.25±4.19)周。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0%(18/20),所有病例均无移位、断钉、切口愈合不良、肌肉挛缩、畸形愈合发生。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疗效可靠,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有助于恢复局部正常功能,控制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风险,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C臂定位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科收治的齿状突骨折并通过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的15例患者,其中Ⅱ型11例,Ⅲ型4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一65岁,平均年龄37.8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2例。术后根据患者颈部的疼痛,以及患者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情况,还有骨折愈合率进行评价。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Mayo(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15例患者临床评价均达到优秀,放射学评价,颈椎稳定性达到稳定。结论颈前路C臂定位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