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复发率。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80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周后复查,随访1年,分析其复发率。结果老年及病程长的BPPV患者复发率高(P<0.05);伴有偏头痛、脑卒中病史的BPPV患者容易复发(P<0.05)。结论BPPV的复发率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病因密切相关。临床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良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位置对胎盘早剥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胎盘早剥患者(前壁胎盘23例,后壁胎盘28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和母婴预后。结果前壁胎盘与后壁胎盘相比,其阴道流血(65.2%vs28.6%)和频繁宫缩(78.3%vs42.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出血量(449.13±168.87mlvs780.00±216.20ml)明显少于后者(P<0.0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42.9%vs8.7%)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后壁胎盘的胎盘早剥因为位置关系,临床症状相对少,辅助检查不易诊断,导致不能及时、得当地处理,因此更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母婴安全。临床上出现胎儿窘迫和其它异常征象而辅助检查未能提供胎盘早剥诊断时应该考虑后壁胎盘早剥的可能并及时处理,改善胎盘早剥妊娠的结局。

  • 标签: 胎盘早剥 前壁胎盘 后壁胎盘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唇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唇珠偏移;唇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唇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唇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 标签: Q分类法 唇珠 牙列中线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成功后导管至预测长度后予以x线拍片定位,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并将2组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干预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与对照组9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管时间为(3.17±1.40)min,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中,其P波的波幅为R波的60~70%的患者有90例,占比90.00%,在胸部x线下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于第4~6胸椎。P波形异常者10例,占比10.00%,未出现干扰波或未显示特异性P波,在胸部x片下出现导管异位。结论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价值显著,其方法便捷,可保证一次性定位、穿刺完成,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 PICC尖端位置 临床分析 P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120)。常规组予以常规眩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HI评分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HI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DHI评分显著降低,组间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数值下降明显,与常规组患者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常规药物与手法治疗基础上,辅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抑郁焦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2.2%,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4.5%;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对照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12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方法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广泛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对提高NICU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在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采样检测手卫生效果。结果在NICU病房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分别观察上述人员手卫生时刻各80人次。再分别对其抽查了60份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的手卫生后样本,手卫生依从率在NICU病房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放置位置之后,医生由原来的40%提高至72.5%,护士由原来的46.25%提高至86.25%,手卫生合格率,医生由原来的43.33%提高至86.67%,护士由原来的53.33%提高至93.33%。前后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可以提高NICU手卫生依从性和手的卫生效果1。

  • 标签: 快速手消毒液 放置位置 NICU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0例老年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间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的70例老年性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BPPV52例(74.29%),水平半规管12例(17.14%),混合型6例(8.57%)。后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Lempert复位法,混合型采用联合手法复位。结果随访3月时治愈57例(81.42%),有效9例(12.86%),无效1例(1.43%),复发3例(4.29%)。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老年性BPPV患者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老年患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C-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确诊为PC-BPPV,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对行Epley手法治疗1次无效者间隔7d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Semont;完成治疗后随访观察总有效率。结果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率提高。结论结合病史,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对PC-BPPV患者进行诊断并采用相应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眩晕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ICU行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雾化器位置分为三组,A组位于气管导管处,B组位于湿化器出口端,C组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比较三组的气道雾化疗效、雾化前后气道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C组气道雾化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雾化后气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雾化器位置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对气道的疗效最佳,能有效缓解气道症状,促进呼吸功能的早期改善,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炎 呼吸衰竭 有创呼吸机 不同雾化器位置 气道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6例后半规管(P-SC)合并水平半规管(H-S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的26例P-SC合并H-SC的BPPV患者,P-SC的BPPV采用改良Epley法复位,H-SC采用Lempert法复位。结果治疗后随访1月时治愈19例(73.08%),有效4例(15.38%),无效1例(3.85%),复发2例(7.69%)。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P-SC合并H-SC的BPPV患者安全有效,准确定位受累半规管的侧别及位置是复位成功的前提。

  • 标签: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探究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2例患者实行均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心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石复位法配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耳石复位法配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耳石复位法 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颌水平及近中阻生智齿分牙拔除过程中分牙线位置及角度的选择。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需要拔除下颌水平及近中阻生智齿患者60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分牙线和分牙角度的为实验组,未进行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拔牙时间要短于对照组,而且再次分牙处理率也要低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要比对照组低,以上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评估下颌阻生智齿阻力,并确定下分牙线和分牙角度,可以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创伤。

  • 标签: 阻生智齿 分牙线 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前CT定位中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中CT定位时有吞咽动作的30副头颈部平扫增强CT定位图像,观察平扫CT定位图像与增强CT图像中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Y轴及Z轴空间方向上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变化显著,P<0.05,X轴空间方向上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调强放疗前CT定位中患者随机性地做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喉部放射剂量分布,对于喉部治疗靶区导致漏照情况1,考虑吞咽导致器官位置变化时需重点考虑Y轴及Z轴方向的位移。

  • 标签: 头颈部调强放疗 平扫增强CT定位 吞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