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手术的患者给予传统与加速康复模式对其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87例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模式,分析两组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结果。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质醇、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有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胰岛素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有明显的降低,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组乳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围麻醉期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应激反应,实施加速康复模式可以显著减少其应激反应,与传统康复模式相比,加速康复模式还可以稳定患者各种指标,促进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被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共有患者110人,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5例患者,分别给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9.09%和30.90%,实验组的概率相对较低,两组数据对比的差异性相对较大,表现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评分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应的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来说,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的病情的缓解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抗青光眼术式对患者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为不同抗青术式的青光眼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方式与内容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于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一次访视,填写调查问卷,并记录患者术后l天、l周、6月手术眼眼压、视力、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汇总两组患者心理特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具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降低眼压水平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当、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比,微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眼内组织骚扰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显著降低患者术后1日焦虑值。结论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高效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与采取传统治疗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并发症较少发生,是降低患者焦虑值的关键。只有掌握并了解不同时间段、不同状况下患者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适度的心理干预,建立医患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疝气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秀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患者可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相较于传统的疝气修补术,该手术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入我院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64例患者,按入院就治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患者。给观察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加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经皮不开口缝扎术,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后3年静脉曲张的复发率。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跟踪探访,分段缝扎手术比传统手术有更低的静脉曲张复发率。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分段缝扎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疗效较优,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有效手术方式,该种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三维塑形钛网与传统钛网修补颅骨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选入标准选取2008年3月1日—2017年2月1日到我院行颅骨修补术的100例患者,抽签法将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43例、5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钛网进行修补,实验组采用三维塑形钛网修补,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4±13.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6)d,对照组分别为(132.9±14.8)min、(18.2±3.2)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实验组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钛网修补颅骨相比,使用三维塑形钛网修补,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降低,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的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和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数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77.8%,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阑尾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阑尾切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多功能取环钳和传统取环钩两种器械在宫内节育器放取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12月诊治的60名要实施宫内节育器取环的妇女,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环钩,研究组采用多功能取环钳,实施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环时间、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取环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取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取环顺利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取环困难和取环失败的患者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壁损伤和节育器断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功能取环钳取出节育器可明显降低取环的困难程度,并且提高取器准确性,降低取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有很大的实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根管和传统多次根管治疗牙髓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8例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一次性根管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用药时间以及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91.30%vs96.15%)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1.9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13.0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用药时间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一次根管和传统多次根管治疗牙髓炎患者均具有高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但一次性根管法治疗其复发率更低和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18日—2017年7月23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疝气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1.87±3.52)min、(4.17±2.09)mL、(1.31±0.46)cm;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22.15±4.33)min、(9.27±3.26)mL、(4.08±1.43)cm(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的治疗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可将其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在接受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溶血素,观察组给予患者新型溶血素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差异。结果观察组HCT、MCV指标高于对照组,RDW-SD、MCH指标低于对照组,但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溶血素应用到临床检验中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作为进行临床检验的重要标准,整体的效果非常理想,并且更加经济环保,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