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性代偿头位的临床手术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22例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性代偿头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术后首次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双眼能够正视前方的矫正视力提高了2行或2行以上,术后18例患者的混合性代偿头位≤100或完全消失,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头位过矫的情况。其余4例患者分别为2例患者的水平转头位仍停留在250的水平,2例患者的代偿头位扭转角≤150。结论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行单纯加强或减弱水平肌肉的后退短缩手术,并对其进行中间带移位,即可使患者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性代偿头位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并提高其矫正后的视力。
简介:目的比较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CTAPB)与单次腹横肌平面阻滞(STAPB)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纳入拟行LC患者90例,分成对照组、S组和C组,每组30例,S组和C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分别行STAPB和CTAPB,术毕三组患者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6,12,24,48,72h切口部位及腹部深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72h内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S组和C组患者术后1、6和12h切口部位和腹部深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48和72h切口部位和腹部深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24、48和72h切口部位和腹部深处VAS评分显著低于S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72h内S组和C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C组患者术后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S组患者(P<0.05)。S组和C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S组和C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C组患者满意度高于S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TAPB可有效增强LC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可作为LC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麻醉维持用药剂量、术后镇静和舒适评分、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后2、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用药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布氏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毕、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患者不适感,改善免疫功能,减少麻醉维持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行肾上腺切除术患者应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肾周脂肪外平面入路两种途径的手术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2月到我我院接收肾上腺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采取经腹腔手术途径,实验组50例,采取经腹膜后肾周脂肪外平面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恢复状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1.9±18.9)min、术中失血量为(39.1±14.2)ml,均高于对照组(P0.05,2=0.00)。结论 在展开经腹腔肾上腺切除术时可采用经腹或者经腹膜后肾周脂肪外平面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等优势,其疗效较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引入到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09月,从以上时段抽取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56例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56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28例。对照组采纳常规麻醉,观察组采纳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就两组镇痛与镇静效果、应激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镇痛与镇静效果分别应用VAS、Ramsany工具进行评价,术后12h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2hRamsan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3月--2020年7月以前予74例患者局部麻醉(参照组),2020年7月--2021年8月予38例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观察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切皮、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牵拉及切开腹膜、缝皮时,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而在麻醉进针、置管及造皮下隧道时,两组疼痛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效果明显,对于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极为有利,存在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气道峰值、潮气量较对照组低,呼吸末二氧化碳较对照组高,气管拔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用量、七氟烷麻醉用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呼吸频率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比较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是否可达到在胸腔镜手术中起到良好的麻醉与术后镇痛的良好效果。方法:依据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选取三组患者,患者总人数为100人(三组人数分别为33、33、34),实验进行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一组进行常规全麻,二组在一组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下的SAPB,三组在二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单次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需要观察的指标为镇痛泵有效按压情况、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患者的疼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第三组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情况、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为6.1±0.8 a、34.6±4.5 a 均低于另外两组,静息与咳嗽时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另外两组,为1.27±0.28与1.34±0.31,无不良反应发生。上述指标对比结果均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表现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拟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阻滞,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氢吗啡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8h、12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且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镇痛满意度,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拟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阻滞,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氢吗啡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8h、12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且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镇痛满意度,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镇痛方式为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ICA)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为0.25%,研究组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浓度为0.35%,就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0.25%浓度的罗哌卡因,但应用安全性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患者治疗中,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探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患者,接收时间2019年1月~2022年6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价指标。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价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患者治疗中,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具有突出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比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卵巢囊肿蒂扭转疾病的患者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螺旋CT平扫对比增强及多平面重建征象等进行研究,并以术中观察以及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CT检查中表现为肿块边缘可见鸟嘴样突起、并与子宫相连,扭转的蒂位于卵巢肿瘤与子宫之间,紧贴肿瘤或覆于肿瘤表面,表现为“漩涡”状、“鸟嘴”状突出及管状或不规则肿块(双肿块征),增强扫描发现肿物的实质部分、囊壁、增粗的蒂强化降低或未见强化;蒂周围可见淤血扩张的血管。同时还可观察周围肠道黏连及积液情况。30例患者中:15例囊内密度均匀,1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并见毛发等结构,5例病灶内见分房、分隔结构,3例囊内出血,8例与腹壁及周围肠道发生不同程度粘连,5例患者卵巢坏死。与术中观察及病检结果相比,肿瘤直径、囊壁增厚等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扭转蒂区软组织强化程度及淤血扩张血管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征象表现,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对CT轴位图像的不足进行弥补,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加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选在2020.12月-2021.12月,研究对象是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全体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其中有30例患者,一组为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加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对两组的应用效果展开比较。结果:在麻醉苏醒时间(手术结束到气管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上,联合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排气和药物应用剂量比较上,术后排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药物用量联合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言,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加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不但会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也会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值得运用。